作者无论如何想不到。请问:到底是谁“人间”味更浓厚呢?——
①用面粉,鸡蛋和牛奶做成糕饼。
作为回忆录式自传体小说,《似水年华》和般回忆录以及般自传小说都有所不同。这不是部普通回忆录。作者对回忆概念,对于时间概念都与众不同。他把今昔两个时间概念融合起来,形成特殊回忆方式。比如他在儿童时期早晨喝杯热茶,把块俗名“玛德莱娜”甜点心泡在热茶里,边喝茶,同时吃点心,他觉得其味无穷。等到他写《似水年华》最后卷《重现时光》时,他重新提起这件事,好象回到二十多年前儿童时代,把当时生活环境和身边人物都想起来,好象“昔”就是“今”,“今”就是“昔”,“今”与“昔”结合,形成真正生活。所谓时间,实际上是指生命延续。“延续”词是柏格森哲学重要术语①,所谓生命,就是延续与记忆②。如果没有记忆,思想中就没有“昔”概念。没有“昔”也就没有“今”,“今”“昔”两个概念是相对而言。没有“昔”与“今”结合,就没有延续概念,也就没有生命。所以有人说,普鲁斯特生命最后十五六年是关在斗室中度过,他把窗帘都掩上,室中无光,白昼点灯,他时钟与们时钟不同,们时钟上指针是向前走,他时钟指针是向后退。他愈活愈年轻,复得失去时光,创造断生命。
《似水年华》和传统小说不同,它虽然有个中心人物“”,但没有贯彻始终中心情节。只有回忆,没有情节。这是普鲁斯特对于法国小说创新,但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为表现他对于生命特殊感受而创造新艺术手法——
①“延续”,法语Laduree。
②柏格森部重要论著;《物质与记忆》发表于1897年。
笔者浅学寡识,不敢说世界各国小说自从产生以来,毫无例外,必然是以故事情节为主体。但是在国和法国文学史上,似乎可以肯定在二十世纪以前,并无不以情节为主体小说。所以没有主要情节小说《似水年华》是大胆艺术尝试。本世纪五十年代法国文坛上出现新小说派,引起国际间广泛注意。新小说派作品共同特点之就是没有主要情节,只有支支节节叙述。论者认为新小说派受《似水年华》启发。据笔者见到材料中,新小说派作家并没有自称受普鲁斯特影响。他们公然宣称反对法国传统小说艺术模式,尤其是指名反对巴尔扎克艺术路线,而这种反对主要表现在于取消作为小说骨干主要情节。由此可见,新小说派为创新而创新,所以和《似水年华》没有主要情节不能混为谈。《似水年华》创新是内容决定形式,由于作者心中酝酿新内容,所以自然而然用新形式来表现。
事实说明意图,客观效果说明动机。事实是风靡于五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