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他自己也是做碳硫复合材料,对这方面也有些研究,搞不好这空心碳球还真是支潜力股。
放下手中会议总结文件,王海峰看向坐在隔壁办公桌前刘宏,开口问道。
“让你看那篇论文你研究过吗?”
他说那篇论文,自然是陆舟在研讨会上写那些东西。
虽然陆舟在研讨会上写那些东西没有正式投稿过,但研讨会主办方依旧按照学术会议标准,将他过程整理出来。
让他满意是,在会议总结文件中,着重提到碳硫复合材料这充满潜力方向。
不过很快,他眉头又不禁微微皱起。
这文件中对于在正极硫材料中添加空心碳球论调,和某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小鬼在研讨会上说话如出辙。
很显然,上京下来工作组,将陆舟意见全盘接受。
而这,也是最让王海峰不爽地方。
另边,就在陆舟躺在酒店里午休时候,远在折大实验楼,王海峰正拿着份文件,仔细翻阅着。
自从研讨会结束之后,他便直在等着研讨会总结文件下来,现在总算是被他等到。
对于那些真正大牛们来说,可以不在意政策和市场这些外界因素干扰,心意做自己研究,安心做自己。
然而对于般牛逼老板而言,关注政策面消息还是相当有必要。
毕竟这可是关系科研经费大问题。
当然,这种研讨会不可能像MRS会议那样正式,专门制作本砖头那厚论文集收录所有论文。
所以,在经过陆舟同意之后,这篇论文被刊登在最新期《水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
这本期刊算是水木大学校刊,虽然影响因子不高,但读者群还是较为广泛,
他观点直都很明确,认为从上京下来吕局长,对那个年轻人意见有些重视过头。
虽说那个陆舟拿过克拉福德奖,确实是个人才,但那也是数学上事情,和材料学八竿子打不着边。
即便那篇发在《自然》上论文确实惊艳整个业界,但比起实力,王海峰更愿意将其理解成种运气。
毕竟科研就像赌博,理论做再漂亮,数据曲线画再完美,做不做得出成果还是得看脸。
不过码事儿归码事儿,无论表面上如何不屑顾,他还不至于心里也把陆舟说东西点不当回事儿。
在这个“残酷”业界,没有经费什也做不。
国产设备和进口设备价格差个零,有原料比黄金还贵,再加上人员开支、第三方检测费用、甚至是出差开会开销,这系列开支都是张张嗷嗷待哺嘴。
在成为大牛必经之路上,这些困难都是必须去面对。
除已经熬出头院士、长江学者们不用为经费发愁之外,大多数教授、学者还是得为这些现实问题多考虑下。
将会议总结从头看到尾,王海峰教授眼睛渐渐乐得眯成道缝。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