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之中,文学类出版数量不见得就比往年来得更少,文学科系、文学奖、文学网站数目也是有增无减,这样说起来,或许会导出个结论,说这萎缩不是量问题,而是质问题。如此说来便伤感情,这不把毒箭又射回来?
前几天,位朋友突然兴冲冲地跑来拍肩膀,原来是要来告诉个关于文学“利多”消息。他说,根据某位精神病医师研究,文学之所以会存在,其背后真正理由是因为“人类”要“生存”。听后不觉莞尔,方面因为这样严肃议题仰之弥高,只好傻笑以对。另方面,文学脚步似乎也还没有走在深山夜路上,这样铿锵有力结论不妨藏之锦囊,留待来日再取出壮胆。
就个人看法,近十多年来,至少在小说这文类上,还是出现些令人称幸吉兆。
譬如,偶尔会听到人说,现在每天报纸和电视上新闻之百转千折,比小说情节更要精彩得多。如果没有会错意话,这意思是说小说不再能追着现实人生跑新闻,小说作者也不见得能以情节取胜,果真如此,岂不善哉?另有说是,这是影像思考时代,而且,在人类大半历史上,图像思考本来就是主流,未来世界即将回归本源。如此说来,跟电视、电影、漫画、杂志等等媒体比较起来,文字在影像上似乎吃大亏,也不再那容易吸引人去阅读文学作品,除非……除非这个作品本身写得好极。文字工作者因而必须在文字上确有不可取代之处,方可容身。这岂不合情合理吗?时不时也会听到有人抱怨,这个世界太无聊,们从小到大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饿过天肚子,所以写不出任何深刻东西。这个论调不无道理,有几分像战地摄影家口吻。但其实这个状况颇为珍贵,先人流血流汗开创几十年太平日子,让们置身于个非常难得处境:穷极无聊。当然,们憎恨无聊,因为无聊使得写作难上加难,仿佛在大片白茫茫雪地里寻觅只神出鬼没银狐。但们不必小看无聊,无聊如此壮大,它疆土必定不小;们尽可以承认自己才情浅薄,却不必责怪无聊世界逼人太甚。铁和血不定就能让人心更加深刻,如无聊不必然使人感到悠闲。
不可否认地,近几年文学副刊与文学奖征稿篇幅变短(也变难?),对于大部分文字工作者来说,这无疑是则坏消息。不过,往好处想,这个转折也适时地点醒们文学环境长期以来对期刊忽略,以及对简洁文体低估。前人说“寸短,寸险”,又说“好文章定短,坏文章定长”,后者所说“短”,应该是指阅读心理上时间感,也就是简洁,而非关篇幅。现在,因为种种因素,报纸上文章必须要短,短而妙、短而精,但这谈何容易呢?再过几年,相信们白话文写作将会因为现实因素催逼而别有番滋味在心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