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看书,订《小朋友》、《儿童时代》,看过本介绍西洋音乐家书,初次知道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名字和故事,喜欢躺在靠窗八仙桌上看,喜欢踏风琴,边弹边唱英文字母歌和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骨碌碌滚下来。”特别喜欢《送别歌》:“长亭外,古道边……”
大哥比大七岁,后楼有单独房间,里面有书橱、写字台,他从不让弟妹进去,外出就锁门。常常爬过门上栅栏,进去翻《良友画报》、《电影画报》和感兴
发仅留长点点,名字从“姚志新”改为“姚美珍”,每天硬着头皮上学,很不是滋味,总觉得自己被大家当笑话议论。
工部局华德路小学在提篮桥监狱斜对面,进校门有长条泥地,种满红艳艳花,后来知道竟然是罂粟花。工部局小学强调理解,不背书,没有家庭作业,用陈鹤琴编课本,每人张铁木课桌。女生不用书包,抱着几本书进出校门,男生是用带子捆书,挂在肩上,戴种嵌有校徽鸭舌帽,白衬衫,蓝色背带裤。女生戴“法兰西帽”(扁圆状有短辫子),也是白衬衫,秋季是藏青羊毛料子背带裙,冬天加件毛衣,脚穿流行黑漆皮皮鞋。每个教室都生火炉,围有铁栅,炉筒通到窗外。小学三年级起教英文。有专门音乐室,老师用钢琴教课。操场很大,有双杠、沙池、秋千。下课后,学生们都冲到操场活动,上课铃响,老师拿着戒尺守在教室门口,迟到学生,每人罚打记手心。也被打过,回到座位,把手心贴在课桌内铁皮上解痛。很喜欢荡秋千、滚铁环、“造房子”,集体跳绳是由两个同学用力挥动大绳,喜欢个人跳绳。
通常上午近十时,肚子就饿,校门外过道上,有小贩出售小罗宋面包(可以夹果酱、春卷),零食有带壳芒果干、粒粒“紫酸”(种蜜饯),生意不错。
为1939年摄于小学毕业前,时年12岁。
顶楼晒台。
在晒台上抱着大哥大女儿爱婷。
14岁,南阳路爱国女中学生证照。
沪西“大自鸣钟”,家晒台。
校门口常停有私家包车,明显与般黄包车不同,车夫穿着整齐,白毛巾挂在肩上,乌亮车身两边,各有盏玻璃车灯,座位搭有苏格兰花格子毛毯,冬天盖在膝上,车拉起来很有精神。同学王美华家有包车接送,家虽也有,但那是送大哥去荆州路工部局华童公学上学,顺路时才接送。
王美华父亲是巡捕房“包打听”,家住汇山路(今霍山路)带厢房石库门里弄。有次暑假去看望她,王家伯伯对亲热,给喝“荷兰水”(汽水),这是第次喝这种饮料。家到夏天,是买来冰块加红糖做冷饮,西瓜是担担买,放在大方桌下,家人和店员学徒起吃。瓜种有“老虎黄”、白籽白皮雪瓤“三白”、三林塘“浜瓜”,这些品种以后就逐渐绝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