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锐知道蔡教授是在给自己打预防针呢。他今年连23岁都不到,要得诺奖,确实是有些积累不够。
诺奖倒不是定要看年龄,但它是看科学界声望,或者说,是看你成果在科学界声望,而声望是需要时间来积累。
历史上,最年轻诺奖获得者是25岁劳伦斯布拉格,但那是在1915年,首先是诺贝尔奖声望、积累与沿袭不深,其次劳伦斯是与自己父亲共同分享当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可以想见,劳伦斯同志老爹必然分享自己在科学界声望,至少令诺奖委员会学者们,解到自己儿子工作重要性。
更明显例子,还可以举德布罗意。德布罗意就是那个号称博士论文只有页,且用博士论文得诺奖“年轻人”。当然,博士论文只有页是胡扯谣言,但是,能以37岁夺得诺贝尔奖本身,确是非常厉害。
可是,要说德布罗意获得诺奖全凭天才思想,那就太天真。
蔡教授哼哼两声,摇摇头道:“算,不聊这个话题,哎,如果咱们国家年轻人,都像是你样,现在让车撞死都安心。”
杨锐笑起来:“您可别,咱俩坐是辆车。”
蔡教授哈哈笑起来,笑过,却是再次放严肃起来,道:“杨锐,是看着你成长起来,虽然长太快,令人惊讶,但是,相信你,是能把离子通道实验室带好,日后,你也有能力带好北大,甚至中国生物学研究。”
“您言重。”
“不重!如果连这份重量也没有,何谈诺贝尔奖,也不会在你本科未毕业之前,就支持你建立自己实验室。”
首先,刚刚博士毕业德布罗意博士论文,为何能够进入诺奖评选委员会眼帘呢?20世纪初博士生虽然少,但也没到论文能够得到瞩目程度,事实上,大部分自然科学类博士论文,都无声无息消失,就像是后世博士生论文样。
但是,因为两件事,德布罗意得到科学界异乎寻常关注。
第,爱因斯坦给德布罗意个大推荐
“谢谢蔡教授。”
“不用谢,是你自己创造好条件。”蔡教授说着抬抬头,道:“人自助方有天助,是你做出让人不可忽视成绩,才得到,得到朱院士,得到乔公支持,们支持是你聪明和努力。”
杨锐默默点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蔡教授似乎也没有让杨锐回答意思,又道:“今年和去年不同,你成绩更好,PCR价值也更多展现出来,会全力帮你争取诺贝尔奖,但也有句话,请你记住……不用这认真,是想说,你现在还年轻,不要被诺贝尔奖蒙住眼,你肯定是能得诺奖,不定是今年,但肯定是能得。所以呀,你不要为诺奖而工作,更不要因为这年两年没有得到诺奖而沮丧,平常心对待工作最重要。”
“是,明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