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现成办法吧?”满海教授问道。
“没有。”
“所以,全部得靠试?”
杨锐耸耸肩。
要测7个螺旋与底物分子接触,自然就要拿底物分子和G蛋白偶联受体来测试,底物分子成百上千,测试自然更是茫茫上万。
而数字,数字自然是要有所基础。
杨锐将所有资料都翻出来,才勉强凑出七八成内容,至于剩下……自然就得逼其他人做出来。
“昨天晚上睡觉时候,仔细想想,7个螺旋链交接,肯定是要有定作用,倾向于它们是用于识别底物,而且是特异性识别底物分子……”杨锐边说,边就在实验室黑板上,写下两行字:
1、确定7个螺旋与底物分子形成接触。
2、根据底物分子描述局部构象。
联受体为什能够跨膜,而且是跨七种膜。
其跨膜构象需要解决核心问题也在于此。
杨锐边看着资料,边在纸上做着草图,却与其他学者做法截然相反。
这个时代学者们,从无到有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跨膜构象,首先就要在头脑中幻想七条触角安放,然后再考虑互相之间关系,然后再考察它们与已知结构信息是否相符,并解释不相符部分……
这是个非常繁琐细致而乃至于令人愤怒工作。
满海教授只觉得眼前黑,喃喃道:“怪不得你要他们做这多牛视紫红质蛋白。”
“现在还是们优势期嘛,大家加把油,等到项目全结束,人人都能出国。”虽然有朱院士出面做工作,出国行被否决,还是很伤士气件事,杨锐也只能趁机画饼。
满海同样是趁机表忠心,道:“只要能做出来就行,出不出国都无所谓。”
“做出来成果,是现在重点。”杨锐迅速将话题
简单二三十个字,就像是只集装箱砸在吉普车上,压众人喘不过气来。
“你睡觉时候,就想这些东西?”谷强瞅着两个问题,就想吐槽。
杨锐稳稳点头,梦游大法好,好就好在思路解释起来简单,免去串逻辑问题。
谷强就很无奈,撇撇嘴,道:“就奇怪,你怎睡得着。”
杨锐连咳两声,道:“你们做出答案,肯定就能睡得着。”
DNA双螺旋结构只有两条链,就将多个实验室玩弄欲仙欲死,G蛋白偶联受体有7条链,可以想象其中困难。
只不过,杨锐要做并不是加法,而是减法。
在30年后,G蛋白偶联受体跨膜构象是确知,三维结构都是确知,更不要说第步构象。
偏偏杨锐不能将后世构象直接拿出来,因为某些限制条件,现在学术界还不知道呢。
同时,杨锐还要确定自己实验室研究进度,也到达相应程度,最好是从本实验室研究进度中,推断出构象数据来——说是要画图,可归根结底,所有图像都是要用数字来表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