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蛋白偶联受体本来就是个烧钱项目,600万美元开局,够用是够用,但肯定是不能随意浪费,尤其是初期阶段,确立标准更要仔细。
不能因为战争迷雾打开,你立即就来个双基地。
前期用试剂,很多都要路用到项目结束,如果项目要做三年五年,乃至五年八年,不可能说到第四年第七年时候,突然换用便宜试剂,那前面实验数据价值就大大降低,所以,与其到时候咬牙切齿,前期就要确立己方标准。
这对杨锐来说,其实也是个挑战。
开局应该怎计划,这可是没有人教,也没有个定数,世界变化太快,某些程度上,是要有些预测,这种预测,不仅要预测自己做项目时间,预期经费,还要预测对手状态,科研界潮流。
经费置于别人谨慎与专业,那是对自己不谨慎与不专业。
更不要说,科研本来就是在做小概率事。
第二个结论,则是可以用较低纯度试剂,做相对要求较高研究,只要后期处理下数据——这是完全符合规则处理,结果就与中高纯度试剂做出来实验差不多。中国实验室向都是如此做,最主要原因是……当然是因为穷。
除此以外,试剂也不是买越纯越好。
首先面对问题自然是荷包能不能受得,如果荷包受得——极端情况下,其实也有不买高纯度试剂例子,比如做材料,往往就喜欢买国产试剂,因为国产试剂往往有莫名其妙杂质,偶尔就能给人带来惊喜。
当然,最重要还是经验。
要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杨锐还可以尝试着请教请教其他顶级实验室学者,可惜,国内并没有相应条件。
就是蔡教授等人,虽然做出过国际级成果,但他们并没有组建起国际级实验室,在开展国际级项目状况下,获取过国际级成果。
算起来,中国自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之后,就没有这样有放矢大规模生物学研发。最近二三十年,生物学方面科研,摆明车马,做好战争准备,再参加正面国际水平科研竞争,基本没有。要论起来,差不多都是伏击战特种战或者敌后特工队。
遥想当年,中科院生化研究所,北大化学系和中科院有机化学所集结重兵,组织下发冲锋衣,领导做战前动员,人手把解剖刀,开片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时候,《Science》和《Nature》可是
所谓杂质立功范例,在科学史上是非常多,16年末17年初就火把。
其次,荷包鼓鼓也不是买试剂就瞅着贵去。
用来处理废液浓硫酸,你总不能买分析纯吧,就算你富流油,拆分析纯小包装瓶子灌废液桶里,也有些太辛苦吧。
完全是吃力不讨好。
再说,在地球上做科研,就没有真富,就以86年生物实验室为例,克5000万美元干扰素,您就说想要几吨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