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虽然在国内实验室里很常见,但并不等于杨锐喜欢这种方式。方面,他本人筹集经费就是比较多,如今做G蛋白偶联受体,虽然比较紧张,但也就是减少各组补贴而已,另方面,国际流实验室又不是个人实验室,与其自己费劲分配资金,还不如让他们自己争取。
见范振龙表情有些震惊,又有些不解,杨锐就解释起来:“不是说不需要资金,但是还需要你们实验室里课题组继续运作起来,你们申请经费就给自己用好,多申请多用,少申请少
许正平代替苏帆和焦阳平说话,道:“们考虑着,如果是开始阶段话,应该用不那多人,当然,们这边也会缩减经费,争取能多让些经费出来。”
“让经费?”杨锐更加奇怪。
范振龙肯定道:“们现在都在准备申请项目,预计总能申请几十万元经费出来,虽然说是不多,但也是笔补充。”
几十万元人民币经费,在80年代堪称巨款,就北大标准来说,也是第流。
但是,几十万元人民币在G蛋白偶联受体方面,真是连启动都启动不起来。
所谓朝中有人好办事。
对普通人来说,跑次银行贷款麻烦,得晒掉层皮,跑出脚水泡才能明白,而对杨锐来说,他就用不着明白。
李行长不仅将事情给他办妥妥当当,而且速度还比其他人要快多。对个地区分行行长来说,两百万虽多,其实也算不得什。
仅仅天时间,李行长就将200万元款子,打到杨锐账上。
之后,银行才间间四合院,套套书画和邮票查看,并补办手续。
杨锐脸讶异,道:“你们申请项目是好事,补充之说,是想补充给谁?”
“G蛋白偶联受体组啊。”
“好意心领,但是没有必要。你们能自给自足就不错。”杨锐摇摇头。申请经费可不是说起来那简单,需要填写大量表格,接受各种询问和判断,还要抵押上自己学术名声。
名学者长期经费是与他实力与名气挂钩,在实力和名气没有太大涨幅情况下,经费也是不会有太多增加。
因此,范振龙所说补充经费,就等于是让渡经费出来。
杨锐当初买收藏品时候,就着重手续完整,也不怕被勘察出问题来,拿到贷款,又确认600万美元外汇可以存在账户里直接使用,就返回北大,重新召集离子通道实验室研究员们。
“大家应该考虑好吧,愿意加入新G蛋白偶联受体组,有几个人?”杨锐说话时候,也是看向苏先凯。
做G蛋白偶联受体是苏先凯提出,他此时不禁紧张些,看看四周,才道:“暂时算是三个半。”
“三个半?”杨锐有些奇怪。
“,范振龙,王思胜三个人,田兵想将自己手头项目做个阶段性结果出来,算是半个人。”苏先凯摸摸脑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