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有没有达尔贝科署名,区别是巨大。
如果没有达尔贝科署名,杨锐就是发表在《自然》上,最多也就是被人冠以“有识之士”之类名头,而要是有达尔贝科署名,这就等于在基因宣言上签字。
就像是美国国父们,在独立宣言上联署大名样。
“那们来看看如何修改吧。”达尔贝科也是个实干派,直接在杨锐办公室坐下来,开始工作。
这样倡议性质宣言,看起来容易改起来难,必须斟词酌句,对于英语文法水平相当于哈利波特杨锐来说,这部分工作,他几乎插不进手去。
严格说来,这篇文章更像是倡议,虽然有理有据,而且阐明癌症和人体基因组计划关系,但也就是篇综述水平。
综述上期刊,向来都是比较难。
像是《自然》这样期刊,更是只刊登大牛综述,甚至数期不刊登综述都很正常。
正好,杨锐现在已经有点超越普通牛架势。
经过年多时间,他当年钾离子通道论文,引用都有超过6000,等同于普通学者全职业生涯数百倍量,PCR现在拿到诺贝尔奖提名,更是强悍至极。
成能成功。
至于研究所和高校内研究员,有篇SCI10.0文章,评职称就定是路畅通,破格条件都足够。
有这样研究条件,再有相应研究经费,才是科研猿最期望栖息地。
杨锐也是样,人体基因组计划是个长达15年,甚至能继续持续下去项目,加入其中,对于实验室好处不言而喻。
如果说公司最需要是源源不断现金流,实验室需要就是源源不断花钱项目,当然,是要物有所值项目才行。
达尔贝科很快就将文章改面目全非。
杨锐无所谓,高端论文还经常找专门执笔人呢,这在国际科研中很常见。母语不是英语人,要想在CNS上刊登文章,不仔细打磨语
单论科研界地位,杨锐目前品级倒是做不到想发什文章就发什文章,但也是有可能在《自然》发表综述。
达尔贝科微微点头,道:“觉得发表在《科学》更恰当。”
“没有在《科学》上发表过文章,所以之前都考虑《自然》”杨锐步步拉着达尔贝科往自己既定路线走。
达尔贝科其实听出杨锐意思,也就跟着道:“和《科学》编辑是很熟悉……你愿意和联署此文吗?唔,还需要些修改。”
“当然没问题。”杨锐心里险些乐出花来。
达尔贝科默默读遍杨锐文章,继而陷入沉思。
他知道杨锐给自己文章意思,要想用话,就得支持杨锐要求。
拿走人家思路而不给许诺这种事,他现在也不好意思做,再者说,何必如此呢。
想会,达尔贝科问道:“这篇文章你发表吗?”
“还没有,计划送去《自然》。”杨锐颇有心机回答。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