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锐看到蔡教授,笑下,准备说话,然后就看到更多教授们从后面拥过来。
杨锐有些发愣。
蔡教授抬抬下巴,向外国友人方向示意下,杨锐就差不多理解。
“杨锐。”
“ruiyang。”
两人话不投机,互相攻击几句,就不再吭声。
他们不说话,刘院长等人反而变不安心。
犹豫再三,刘院长道:“还是去招呼吧,别杨锐还没来,就把老外给气走。”
“起过去吧,还有几分钟就点,派个人再去找找杨锐,让他赶紧过来。”
蔡教授话音刚落,就见杨锐从食堂另边侧门进来。
谱。
而对教材作者,通常也就是教授们来说,这样结果并不是他们想看到。方面,他们著书立说目是更广泛传播自己学说,昂贵教材不能达成这个目,另方面,想通过出版教材来赚钱路子也行不通。
本书售价再高,教授版税也很少有达到30%,哪怕是以30%来计算,本售价200美元书抽成也不过是60美元,百本6000美元,五百本3万美元就是常见数据,而在现实中,20%甚至10%版税也是经常出现,辛辛苦苦用几年时间写本书,收入只有三个月薪水事是经常发生,只有极少数教授书能再版连连,拿到多些收入。
但与商业出版起步数万,畅销数百万数量相比,教材出版直接盈利少之又少。
反而是依托教材出版来赚钱出版社,以及出版社关联书店,能够赚到不菲利润。
两名外国友人同时站起来。
“不好意思,们来晚点。”刘院长代替杨锐向两名美国人道歉,引
“总算来。”卢月萍忍不住道:“杨锐也真是,自己事情也点都不上心,蔡教授,杨锐听你,你得说说他。”
蔡教授无言以对,他也觉得杨锐来太晚。
会见外国友人,不说提前个小时到场,提前刻钟是最起码吧。
“杨锐,要不要帮忙。”蔡教授还是决定主动上前,帮杨锐把。他担心杨锐太不解情况,以至于被外国人给蒙骗。
自然,蔡院士也是明白,外国友人某些时候亦会骗人道理。
纽约大学出版社这样公司,是绝对保守派,也是最喜欢高价书出版社之,美国可没有物价局,本书定价200美元还是2000美元,没有人管得着。
这种方案,其实是将利润集中给出版社,而学者们为出版书籍,往往缺少溢价能力。
只要能出就行,这样事情不止发生在中国,也发生在美国。
当然,那些常年再版教材利润依旧是非常丰厚,每年出版次,每次上万册超级畅销书,对出版社来说,等于是每年上百万美元固定收入,而且绝大多数收入都能直接计入利润,非常舒服。
塞尔西和林登同时而来,也是奔着现金奶牛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