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熬到周末,李文强等人倒是把“黄金准则”做出来部分,更准确说,是他们把手做熟。
做“黄金准则”,最繁重工作是跑胶,而大多数人刚开始跑胶都会做塌糊涂,泳道跑歪,条带缺,还有花式混乱,总而言之,各种前所未见闻所未闻错误,都有可能出现在最初几次跑胶中,唯独见不到正确。
在杨锐读研时候,跑胶属于生物学研究基础活,就像液相气相色谱仪是基础配置样,没有哪个学生不学。但
杨锐只能回到实验室里闷头思考,间中打两个越洋电话,也没有遇到奇迹。
他在北京国际会议中认识几名国外教授,亦有维持着联系,但他们能力并不足以让杨锐插队。
这时候,杨锐是深切感觉到自己人脉不足。
好在考上北大,若是《Nature》发表顺利,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到时候,杨锐名下成果有篇Cell,篇Nature,尽管说,欧美顶级大学能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学生和教师非常多,但能发表两篇就少多。
“能不能自费出国,请学校帮联系个国际会议报告名额。”杨锐自己出国也是没用,各种国际会议都是需要邀请函,高级学术会议规格更高,在会议上做报告更难。
杨锐若非有篇Cell,现在文章又不错,想都不用想。
而若是没有邀请函,那就和许多等在各类国际会议外面民间科学家样,只能举着牌子抗议。
蔡教授知道杨锐有钱,却只能遗憾摇头,道:“有个国际会议邀请名额,才有个出国名额,最近几个月也都没有空下来名额,你自己能要到话,不阻你出国。”
“怕是时间来不及。”杨锐叹口气。
这会让学术界更容易认可他在PCR上贡献。
但是,如果不能在《自然》上顺利发表,又没有会议做报告话……杨锐纠结几乎没有尽头,而且难以找到解决方案。
他这时候止不住再次产生先前想法:要是再晚点开始PCR……
然而,事实是不能再晚,再晚下去,美国人固然还没有注册PCR专利,但PCR想法也该冒出来。
到时候,名中国大学新生与名美国白人博士竞争发现权,怎想都是杨锐要输节奏。
“帮你问问吧,也许化学系或者学校还有名额,机会不大。”蔡教授再次摇头,表示帮不上忙。
当然,他也是没有真正认可PCR价值,要是知道PCR能拿诺贝尔奖——其实都不用拿,二十年内只要能题名次,蔡教授立即脱光衣服赤足13分钟环游北京二环,乞讨个会议名额出来。
然而,大部分学术成果,在它还是种子时候,是看不出以后参天枝叶。
再者,坐在系主任位置上,蔡教授也是希望杨锐能将北大放进署名里。
安慰番杨锐,蔡教授将杨锐送出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