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是正常科研人正常路,许正平作为名普通人,科研之路走还是颇顺,不过,要拥有自己实验室,在北大这样学校,却不是普普通通就能达成愿望。
许多北大副教授乃至教授,到许正平这个年纪和地位,往往就是三个选择,个选择是等自己老板退休,自己继承老板实验室,但这并不容易,方面要老板和学校支持,方面还要获得看得过去个人成果,这三个条件,许正平都不能完美达成,所以他才决定跳出来。
然而,跳出来另外两个选择也并不容易。
直接申请项目,然后获得自己实验室是后世副教授和教授们最多人选择。但在80年代,整体科研经费紧张情况下,获得独立实验室难度点都不比继承前任独立实验室小,而对申请人来说,独立实验室拥有财政独立是没错,可所有经费争取都得自己来。这要耗费用于科研精力,而另方面,争取经费,升级实验室,又都有赖于科研成果,以及项目申请。
最后,通常也是名校教授们独有,却最不愿意做出选择,是前往地方院校。
正平就给中青年副教授做实验室副主任。后来,中青年副教授升级成中年教授,实验室升级为正规校级实验室,许正平升级为讲师,依旧是实验室副主任。接着,中年教授升级为老年教授,实验室升级为部级实验室,许正平升级为中年副教授,独领个实验小组,有自己项目,依旧是实验室副主任……
做实验室副主任,许正平做实在是熟不能再熟,他也是好不能再好实验室副主任,上能按部就班做好实验,下能知道学生,维持实验室秩序。
这样实验室主任,通常都是资深教授才能有,如唐集中这般普通牛,都享用不到许正平这样副手。
杨锐能够获得许正平青睐,归根结底,还是篇Cell。
学者以成果说话,如是而已。
地方院校缺钱缺人缺设备缺传统,唯独有样不缺,地方政策和编制大大有。
如河东大学这样学校,日后就是普通重点加211,以全社会眼光来看,211自然亦是不错,全国总共就100所,而中
而作为辅助条件,杨锐争取经费能力,以及他全国状元,再加上杨锐连绵不绝项目设计,都促使许正平最终下定决心。
争取经费是实验室命脉,虽然在国内,拥有Cell论文学者已经不愁找不到经费,可数量多寡也很重要,它决定杨锐能分给许正平多少。
全国状元证明杨锐不是碰运气写出Cell,是真有智商优势——能做理科补习老师,而且做不错,智商水平肯定是高于平均线。
杨锐连绵不绝项目设计更是个实验室健康保证,虽然不健康实验室比比皆是,但加入间健康实验室毕竟要舒服些。
许正平只希望能通过杨锐做跳板,最终得到自己独立实验室。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