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助教今年27岁,再过七八年,他就是35岁,和刚刚毕业博士生也是差不多。然而,刚毕业博士生再过几年,还有机会挑战3分期刊,他潜力差不多就要用尽。
除非,他能在理查德实验室里学到点真功夫,或者,他能积累到定资历,以后就混中文期刊算罢。
对《JMC》这种自己大约终生无法攀附论文,刘助教打心眼里是自卑又自傲。他内心里觉得这是个好期刊,但在大多数时间,他认为能上《JMC》论文,又定是有猫腻,《JMC》这样期刊重要性,也定是浮夸,就好像许多男人看到宝马车上女人,总觉得她背地里定在哭似。
强抑着酸味,刘助教说道:“杨锐会不会还给其他期刊递送论文?稿多投,想投机把学生,是见过不少。记得他在《生物化学系统生态》上投多篇文章,这样论文,在这种入门级刊物上,应该是比较容易投中吧。估计,杨锐可能是不甘心,所以又给《JMC》投稿,
构联合研究。
美国以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学者,要想发表篇SCI四五分论文,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
个人背上干粮,可以用两三年,三五年时间,以无上毅力走通蜀道。但名普通发展中国家学者,每天泡在实验室吃干粮,用两三年,三五年,甚至二三十年时间,也不定能发表篇《JMC》论文。
事实上,在1984年中国,能发表JMC论文,在任何学校和研究所里,几乎都是熬够年限就保送副教授节奏。
杨锐以大新生身份,能够得到近乎21世纪学生自由度,想上课就上课,想旷课就旷课,而且打破常规,在唐集中实验室里独立组成研究小组,再拿到些助教和讲师都拿不到校级经费,也是因为他能拿到普通讲师也拿不到论文成果。
而王永教授能拼着老脸不要,也是爱他这份才华。
刘助教对此是既愤慨又无奈。
他至今也只发表过篇SCI入门级期刊,这是他豁出老命来得到成果,用两年多时间,换四五家不同期刊,打回修改七八次,花几个月工资邮费,差不多达成人生前三分之时间里最高成就,但是,影响因子从1到2,从2到3,从3到4再到5,并不是线性。
篇SCI入门级期刊,归根结底也就是较好中文期刊加上较好英语水平,凑对热点,普通研究生就能写。君不见21世纪诸多入门级SCI期刊,已经变成中国学生自留地,满满全是中国研究生论文。
可是,SCI影响因子2分期刊,就稍微有点难度,如果说,刘助教自认再努力点,用上几年时间,加上些适当运气,还能发表篇2分影响因子期刊,那影响因子3分期刊,他已经完全不抱希望,至少最近七八年里,他是不准备尝试挑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