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报考基础,就是估分和确定分数线。
黄平和其他两名学生抄完人名和估分,去教室后面抄志愿时候,部分拥到前面,堵着黑板看同学估分,部分拥到杨锐身边,问他预估分数线。
这要是30年后,甚至是10年后,社会上也会有无数教育专家,会在高考结束以后,言之凿凿判断分数线,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也会不厌其烦做节目,学生们坐在家里,就能得到大致信息。
但在1983年河东省,此项业务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呢,就是已经实行估分政策省份,分数线预估也是各个学校老师们在做。有经验老师就判断准确些,没经验老师就当练手。
比复习阶段好是,师资力量较差学校学生,可以到本市或本省较好学校去询问。
黄平收集鸿锐班所有人估分资料,仔细核对以后,将之抄录在教室黑板上。
教室前面黑板用小字抄写众人姓名,其后跟着估分,教室后面黑板用更小字抄姓名,后面是准备报考志愿。
83年高考,河东省允许报考3个志愿,同时,还有提前批和大专两种例外。
提前批包括军校和农林牧师范等学校,它比第批录取还早,按照顺序,等于说是分数达到提前批分数,那就定会被提前批录走,因为,对于不喜欢这些专业和学校,分数又不错考生来说,提前批最好是填都不要填,免得本来可以读重点学生,却被本地师范大学给拿走档案。
当然,如果本身就喜欢此类学校和专业,或者无所谓此类专业和学校,再或者分数较低话,报考提前批等于多出次录取机会。
就这点上来说,80年代专家,就是职务专家,身在省重点市重点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自然会被看作专家,而在普通学校普通老师,照样只能做背景和陪衬。
今日西堡中学则是个例外
像是杨锐准备要读生物专业,就属于农业院校强势专业,普通学生如果考不上重点类南京农业大学,北京农业大学等学校,那报考提前批农业院校就是最好选择。
除此以外,因为80年代初录取工作并不十分严格,提前批某些学校还经常会降分,对于踩着分数线学生来说,这就是极其可贵资源。
大专性质与提前批类似,所不同是,报考提前批没有被录取学生,还可以继续参与第批和第二批遴选,而报考大专学生就不能再报考本科,换言之,大专不能作为本科保底选项,本科也不能成为大专冲刺选项,报大专和本科是两条路。
相应,如果报考大专,结果分数超过本科线,要复读,要就只能黯然神伤去读大专,然后像是个唠叨鬼似,不断给人说:“当年分数其实够本科线,就是报错……”
高考七分靠考,三分靠报,报错就是错,唠叨也不能改变现实。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