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手写。”
“嗯,黄卫平正好
“来下还好,功成身退。”
“有那简单?万退不呢?”
“你觉得他有这硬?”
“不好说,省委也是说要调整,怎调还没说呢。”两个老男人谈起政治比谈起女人都开心。当然,这个年代是不好谈女人,谈政治危险性却大大降低。
瓶酒喝完,冯云又要瓶,劝赵丹年满上,然后开始吹牛。
“就校订下文字?改改错别字?”赵丹年喝着酒,脑袋却清楚很,问:“你是收到什消息吧?”
“你没看报纸?”
“说什?”
“省委调整,你不知道?”冯云神神秘秘,半边身子都挨在赵丹年身上。
赵丹年眼睛亮,说:“市长线在省委?”
问出来。
身为教材编写组组长,冯云也是相当忙,自然,他也免不到处挖角,两人挖着挖着,就挖到块儿。
80年代初国家单位都不能用求贤若渴来形容,他们就像是抢夺资源那样,抢夺着每个有价值人才,后世人感觉麻烦万分户口、编制和福利等等问题,在人才方面都不是问题——至于如何证明你是人才,非常简单,有文凭做证啊。
有文凭,领导写个申请上去,户口编制自然有组织来解决。而单位权力和能力却会扩展。
冯云任务极重,但单位福利却不能算好,所以也只能到处搜罗被遗忘人。
这种酒场活动,没人会甘于落后,哪怕只有两个人也不例外。
校长同志喝兴起,将前些天写通讯拿出来,呼着酒气道:“不用和你抢临时工,看到没有?准备召是正式工。”
冯云凑着酒气看,不信道:“就凭这个?和你招人有什关系?”
“这篇通讯,要发在《河东教育报》上,市局汪局长已经看过,弄不好,们西堡中学就是典型,召几个人,还不容易?”
“要编制就没有容易。”冯云说着,却是放下杯子,道:“你这个通讯有点意思。”
“对头。”冯云大乐,说:“这下你明白,咱们先准备着,等文件差不多下来,就可以抢人。”
“先聘成临时工,比较有利?”
“对……唉,你可别抢人啊,你要几个人?”
“五六个吧。”
“你们学校能要得这多人?你小心点,报纸上说要变,这不是还没变呢,别让人家走走,最后给你来下。”
从77,78年到现在,南湖地区遗留人才也真是不多,教育领域更少,杨锐都能看到,冯云当然也看得到。
不过,和杨锐说服校长理由不同,冯云是想先拉些临时工来干活。
冯云和赵丹年在煤炭家属院碰面,相视笑,就肩碰着肩起去吃饭。
酒过三巡,赵丹年才笑道:“老冯,你胆子也大啊,市长圈下来人,你也敢要?”
“校订下文字,改改错别字,用什人不是用。”冯云笑着举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