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苦笑两声:“除
不过,国内论文大家说明白,国外论文就很讲,许多人也是通过国内论文转述来解。
这时候,杨锐另个作用就体现出来。
“小杨,你看看这篇说怎样?”瞅着杨锐实验空档,就有中年大叔递复印纸过来。
国外期刊非常贵,有本要上百美元,不是想买就能买。于是,许多国内学者就会拜托出国熟人邮寄些影印件,看不懂英文资料还要想办法找人翻译,现在多杨锐这个选择,令许多人很高兴。
杨锐也是来者不拒,他获取资料来源很少,看些国外最新期刊也有好处。
杨锐所在三号实验室里并不是只有台紫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仪和红外分光光度计,以及些小型设备也放在这间教室大小房子里。
每天白天,用到这些设备研究员来来往往,到晚上,频率立刻降低许多。
做实验是要用经费,除杨锐这种堪称土豪学生,般研究员只能用有限资金去做有限工作,加班做实验熬灯费油,也不能所有实验室都开着配合,所以,此等奢侈行为,在煤科院里是很少见到。
来人多,自然有人注意到杨锐存在,偶尔就会有人上来聊天。
杨锐心理年龄超过30岁,又有研究生经历,与这些常年呆在研究院里研究们其实很处得来,来二去,他就认识好些人。
不过,他翻译期刊只翻译化学和生物类,其他类别也有不少单词看不懂。
其他人无可无不可,纷纷拿这两类文章来找杨锐翻译,让他读到不少论文。
这篇也是样,杨锐边看边说,不会就在脑海中找到英文词典来查,尽管翻句子都散乱,可意思清楚明。
中年大叔也不讲究,边听边记,听完很高兴,说:“翻不错,论文就应该这翻嘛,弄那堆乱七八糟东西,最后把内容给落掉。小杨,看你也别回去,留咱们煤科院好,想上学就转到平煤中,实验仪器照样用,多好啊。”
“实验仪器能随便用不?”杨锐句话就把中年大叔给打败。
到周末,三号实验室每天已经能够聚集起个近十人规模小沙龙,群人有讨论专业,有讨论实验,也有讨论仪器和八卦。
杨锐年纪最小,专业提供茶水。这年月,既没有行业论坛让你看,也没有微信之类朋友圈,你想解圈子里消息,就得通过这样途径。
煤科院研究员们有同事有同僚,自然能够得到许多杨锐得不到消息,而这些八卦和行业进展,恰恰是杨锐目前最需要。
他想接二连三发表论文,总得解自己发表论文是超越时代,还是落后于时代,甚或有没有重复。
80年代虽然没有学术搜索类网络数据库,但学者们其实更关心本专业研究进展,许多人不用查期刊,就能说出目前最新论文是什样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