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五人被上头强令“不准读书”,他们恐怕也会以某种形式继续阅读。即便不像雷·布雷德伯里《华氏451度》里描写那样,大家为逃避镇压躲进森林,在起互相背书给对方听……大概也会偷偷地躲在某处继续看书吧。不用说,也是其中员。
旦养成读书习惯——大多是年轻时养成——就很难轻而易举地放弃阅读。不管手边有YouTube还是3D电子游戏,只要有空(甚或没有空)就会捧卷阅读。而且,世上每二十个人当中只要有这个人存在,就不会过于忧心书籍与小说未来。至于电子书如何如何,眼下也不是特别担心。纸张也好画面也好(或者像《华氏451度》那样口头传承也好),媒介和形态怎样都无所谓,只要喜欢书人好好地读书,就足够。
令忧心忡忡,唯有“能为这些人提供怎样作品”这件事。除此之外事物,说到底不过是边缘性现象。要知道,日本总人口百分之五就是约莫六百万人规模。有偌大个市场,身为作家好歹能混口饭吃吧?不单单是日本,再将目光投向全世界,读者人数当然还会增加。
只不过说到剩下那百分之九十五人口,这些人日常生活中接触文学机会大约不太多,或许今后还将日益减少。所谓“远离铅字”现象可能会愈演愈烈。尽管如此,恐怕眼下(这同样是大致推测)至少有半数人,对社会文化现象或知性娱乐方面文字有相应兴趣,有机会就想翻开书看看。该说是文学潜在受众吧,以选举用语来说就是“浮动票”。因此,需要些专门为这样人设立窗口,或者类似展示厅东西。而(直以来)作为那窗口或展示厅发挥作用,或许就是芥川奖。以葡萄酒来说就好比是博若莱新酒,以音乐来说就好比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以赛跑来说就好比是箱根驿传。当然还有诺贝尔文学奖。不过话题旦扩展到诺贝尔文学奖,事情就稍稍有些麻烦。
有生以来,次都没当过文学奖评审委员。倒不是没受到过邀请,只是每次都谢绝:“十分抱歉,当不好。”因为觉得自己不够格担任文学奖评审委员。
要问为什,理由很简单,因为是个过于个人人。这个人有自身固有视角,还有赋予其形态固有程序。为维持这程序,从生活方式来说,有些地方就不得不变得个人点。若非如此,就无法顺畅地写出东西来。
然而,这毕竟只是自己尺度,尽管适合自己,但并不认为可以套用在别人身上。绝不是要“除自己做法,其他统统排除”(这世上当然还有许多做法大相径庭,却令心怀敬意),但其中也有“和怎都无法相容”或者“这个简直无法理解”东西。总而言之,只能沿着自己这条轴线去观察和评价事物。往好里说是个人主义,换个说法就是自中心、任性妄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