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机会,就是真理报生存空间,与明理报截然不同模式。天下千个县,三四百个州府,再加上学校,只这部分就有三千个衙门;此外还有驻扎于各地守道、巡道、税课局、河泊所等衙门,以及京师各衙门,至少可以凑出五千个衙门。
以平均每个衙门三份,那就是万五千份发行数目。若每份真理报定为分银子宰人价格,那每期收入就是百五十两,即使扣去润笔费用,怎看也是赚。
当然最大问题是,大明疆域广阔,怎将真理报运送到全国各省各府各县?靠驿站已经有点不堪重负,估计承担不起发送几万份报纸任务。
眼下做法,这些银子远不足用,当务之急还要避免亏空国库,李院使须得上心。”
李佑上上下下打量番,“本院三厅中,将院判去管司务厅好,免得过于劳心劳神!”
各个衙门都设有司务厅,主要负责两项任务,是后勤打杂二是公文往来。司务厅在衙门里属于杂官,不属于核心业务。李佑打发将院判去管司务厅,显然是表达不满和变相排斥。
李院使觉得将院判作为初来乍到新人,表现未免太过于积极,亏空事情不是瞎子都看得见,用得着他刻意提醒?所以需要给将院判个下马威,让他彻底搞清楚文宣院里是谁天下。
在将院判错愕不已目光中,李佑起身甩袖退出花厅,直接上堂视事。其实关于真理报未来发展问题,他早就成竹在胸,只不过直时机不到而已,但如今也差不多。
李院使思谋已定,便奋笔疾书开始写奏本:“真理报既号为朝廷之官报,亦是朝廷之喉舌,则为天下*员所必读也,故斗胆奏请朝廷下诏,令天下所有衙门、学校均要订阅真理报,以收喉舌之效。至于如何发行,宜由文宣院办理,不须朝廷另外费心也。”
李佑这招,也是学上辈子经验。既然是官报,不搞点摊派发行,那就白沾个官字。石祭酒当初办真理报,亏本到办不下去,就是吃亏在太老实,思路不开放,想不到借用朝廷东风去摊派订阅。只要朝廷下令各衙门必须订阅,那最起码收回本钱轻轻松松,价格定高些也不成问题。
至于要问内阁同意不同意,李佑实在想不出内阁有什不同意理由。六个大学士专栏都在报纸上,若有足够理由可以强行推广到全国所有衙门、学校,他们能不乐意。文人立言不就是要给别人看,当然读者越多越好。
这也是李佑为什要给阁老建专栏原因,大树底下好乘凉,绝对是双赢效果。
至于再问衙门里*员有没有兴趣看这个真理报,据李佑分析是很有兴趣。这年头又没有别媒介渠道,有个定期发行报纸大篇幅刊载各种高官言论和动态,对于还想上升各级*员而言也是极好研究素材,再不济也是个官场上谈资话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