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饶是人力便宜,但李佑报坊折算下来,每个月付出去人工薪银开销也超过五百两,全年更是预计六千两左右。当然,报坊和般买卖货物店铺不同,本来人力成本所占比例就高,几乎可以和工场相较。
相较之下,纸墨成本算是很低,每次万份报纸最多不过二十两,逢单日出报,个月不到三百两,年是三千两。
李佑幸运还在于,他能“借”来铜活字,不用自己再去耗费大量钱财和时间去铸造足够使用活字,这才是阻碍竞争对手出现最大技术门槛。如果这部分成本也算进,那还得多花数千两银子。
所以综合起来,办报第年不计算活字成
直到现在,李佑才觉得前进道路上障碍大部分都渐渐消除。法律上,有天子金口玉言“试行看看”;技术上,委托归德千岁从宫中经厂“借”出铜活字;人力上,在国子监几乎有取之不尽读书人可供使用,天子脚下工匠更是不缺。
至于银钱方面,问题也不大。去年年底李佑通过煤炭事情,黑吃黑地从倒台公公们手里捞两万两,虽然分给归德长公主半,但手里也落下不少。实在不行还可以从银号借贷,所以暂时不必为银子发愁。
李大人踌躇满志,情绪日渐兴奋,誓要开代风气之先!这算是穿越以来第次无中生有创新型事业罢。
想到此还得感谢朝廷大佬们剥夺他在国子监办报权力,否则在朝廷框架束缚下,他怎可能如此尽兴切自由发挥?
这次办报,李佑很多要求和规划甚至都可以让时人感到惊世骇俗。他心目中有几个技术指标,比如刊印密度要隔日出版、发行时效要当日到达、版面内容每期要有万六千字等等。
放在这个生活节奏慢悠悠、个月前新闻也算是新闻、熟练工匠天只能刻两百个字、本道德经才五千个字时代,李佑提出这些指标称得上是相当超前要求。但在李大人心目中,这才是接近上辈子印象中那种报纸,而不是街头小传单和大字报。
为达成理想中效果,李佑陆陆续续在短时间内堆积大量人力,只为办出他所认为现代式报纸。
到目前为止,共计招来主编二十个、主笔六十个、报坊工匠五十个、负责送报报人暂定百个,其他掌柜伙计杂役若干,为以后开辟小说栏目,还要聘请说书先生若干。若非靠着各方支持,短时间内真很难凑齐如此多人手。
其实国朝人力成本是很便宜,便宜到让李佑深入解后也很吃惊,这也是他敢于口气大量招人原因。以他刚刚熟悉印刷行业为例,之所以更先进活字印刷不如雕版印刷普及,很大程度上个原因就是人力成本低。
个熟练刻字工每天工薪只有几分银子,个月下来不超过二两。如此书坊多请些便宜刻字工便足以应付印书需求,与活字印刷相比也就慢点而已。熟练工匠都如此,其他更可想而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