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戏和废话都结束,也该见真章,还是谈谈好处罢。李佑合扇正色道:“本官与选秀之事毫无关系,若热衷于此,传出去只怕不好听,徒落个希图幸进名声。”
明为担忧实为索求……萧学道对李佑说辞颇为无语。
这屋里没有第三者,也不是公开场合,有话直说便好,何必找如此拙劣借口?你李大人还怕被人议论“希图幸进”?你明明已经从头到脚都写着幸进两个字,本朝上上下下这许多*员,你不算幸进谁还能算幸进?
“其实能参与其事,于你已经是有百利而无害,又何必谈其他?”
萧学道意思很隐晦,但李佑还是听懂——若大事可成,那你将收获是皇后家感激和将来太子天然亲近,这还不值得你效力?用得着去斤斤计较蝇头小利吗?
李佑立在堂门口附近说这半天,终于回转,重新落座,仿佛要与萧大人仔细交交心。
“老宗师定是出自于翰林,此次外放四品,待到回京时定有重用,侍郎京卿不在话下,何必有攀龙附凤之求也?”
李佑这句话也只有官场中人听得明白。翰林、左右春坊、司经局这些清流里清流,号为词林官,清贵是清贵,但品级却是不高,翰林院大头目也不过是正五品。
所以对于词臣而言,到五品是个最基本底线,熬资历也能熬出来,怎从五品过渡成三品大员进部院寺才是个关键问题,跳不过去就卡着当老学士罢。
这就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如担任四品国子监祭酒就是种过渡。但最受欢迎过渡莫过于外放各省担任提学官……任三年下来,两次院试加次乡试那真是名利双收。
这次要说服李佑帮忙,萧学道真没有准备太多。在他想来,只要为李佑化解掉县试危机,再加上立皇后带来长远收益,足以使李佑动心。
长远利益有两点。首先皇后长子是大明不可动摇太子,在大臣死守纲常威力下,就连皇帝也废不掉太子;二是大明皇后普遍比天子活长,皇后基本上都能变成皇太后,熬到那时话语权就大,出于孝道新皇帝也不可轻易忤逆。
萧学道大概就是这种状况,他又有门路和关系,回去还是大有发展前途。
但若他女儿真成皇后,那根据国朝外戚不从政惯例,萧大人仕途就到此断绝,大概会封个闲散爵位,就此过上混吃等死幸福生活,故而李大人才有“何必攀龙附凤”问。
萧学道叹道:“值此清平之世,即便做到宰辅也不过墨守前规而已,功名不过如此,有甚意思?亦不相瞒,本官想到君子之泽不过五世而斩,因外戚封爵,至少可以得份与国同休家业,有何不可?”
虽然萧大人个字也没提到他儿子,但李佑可以恶意揣测出,他公子定很不成器。不然萧大人何至于断自己仕进,还绝自家儿子读书上进道路。
当然李佑不会傻得刨根问底,更不会问他“你为何如此狠心将女儿送进宫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