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忽然醒悟到,难怪王老头前天大谈特谈他李佑升任七品官可能性和好处,为就是勾起他心火啊;也难怪王老头昨天在他面前感慨欷歔本地没有负责重臣坐镇而民情动荡,分明就是给他种暗示。
王同知和李知事作为本案根线上两只属性近似蚂蚱,只要李佑能造出名目,王同知自然简简单单地就能借到势。所以没有背景关系王同知才会拼命鼓动李佑去为官位折腾,好歹李佑还稍微认识能通天人物,比王老同知强上那点。
而李佑果然不负众望,没有辜负王老头“看好你悟性”评价……
好半天,李佑才叹道:“老大人行事风格简直是……微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老夫年纪大偷个懒,左右你也不吃亏。”王老同志呵呵笑道。
从赵府出来,李佑到府署找到王同知,告知赵三老爷请他写奏本。
王同知惊讶道:“短短两日真叫你办出眉目?”
又不等李佑便口答应:“为安稳人心正该如此!老夫自当上本。”
李佑拱拱手,“谢过老大人。”
“此事虽易,不过……”王同知意味深长道:“不能仅如此罢。”
日子又过两天,时间进入十二月下旬,过年气象愈加浓烈,街面渐渐热闹起来(虽然平时就很热闹)。不过府衙前却冷清,在衙门口混饭吃人都知道最近府衙基本瘫痪,生意不好做,不如专心回家过年去。
这日,谢中丞离开苏州府,当然还押着十三个官犯和几个关键人证物证。对于人犯谢中丞只是简单问询番,确认本次仓案大致轮廓就算完成钦差任务。下面把毛知府等干人等带到京师便好,他犯不着在苏州耽误时间包揽责任。
算起来,谢中丞在苏州府时间前后不过七八日,可谓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至于那三十多个吏员,都扔到府署大牢里,让堂堂钦差副
李佑知道王同知要提条件,便听着他说。
“须得请赵礼部与钦差商议,叫他上奏时言称若要安抚民心,不但该重用有名望本乡大臣,还应重用熟悉政情本地官,如此方能有放矢,双管齐下才可政通人和。”
李佑愕然,想借用王同知代表府衙招牌,被他提出交换条件也是可以理解,政治手段本来就是利益交换,但没想到是王同知居然也要搭上顺风车……
这个“熟悉政情本地官”不是王老同知自己又是说谁?如何重用?不就是任命他当知府。王老同知意思是既然大家起造势说贪,,g污吏导致苏州府局面不稳,需要本土根基深厚重臣前来宣恩抚民,那原来官府中不与贪,,g污吏合流又熟悉本地民情*员也应当起与本乡*员搭配重用。
让李佑无语是,他绞尽脑汁苦心谋划,扯赵家虎皮、拉赵家大旗才打通前进道路。结果王老同知在这儿轻飘飘句话,便顺其自然地借上力,李佑感觉自己披荆斩棘好像都是给王同知开路似。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