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便拿来封赏,那拿来抵罪如何?堂上李裕还好,与坐堂听审东厂办事太监连连低声交谈;堂下前来围观御史和吏部官吏像是炸锅,声音吵吵得甚至传到庭院外面去,招来更多围观人。
这些功绩列出来,就是天子坐在这儿也得捏着鼻子认,比如说威宁海斩杀酋首告庙,那是大张旗鼓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天子敢不敬祖宗?
此时此刻,还在保持静默人,也只有穆文才个……其实不是静默,是惊呆。
当然还有唯恐天下不乱人,例如项成贤项大御史,站在人群里高声叫道:“还有第五,成化十七年时,方拾遗寻找到太后幼弟,圆圣母阖家天伦,此也算条!”
下官检举浙江海塘之案,避免海潮破堤,江南千里良田变为泽国,此为二也;
成化十六年,下官献奇袭威宁海之计,大军斩北虏酋首而还,献俘阙下告先皇之灵、雪土木堡前耻,此为三也;
成化二十年,国库亏空,下官奉旨督粮江南,解国库之危难、保京师之足食,此为四也!以上四条,皆登录于内阁诰敕房功绩簿,桩桩件件可查!”
方应物口气说完,暂时停住,等待别人消化。这时候人人都听出来,方应物列出这四条,肯定是奔着“议功”这项去,登时堂上堂下片哗然。
所谓清流,无非词林科道之流,以清议督察见长,很少有特别重大实绩,但方应物好像是特殊个。
众人都陷入惯性思维,拿般清流模板来看待方应物,却险些都忘,方应物身上实打实背着许多件大功。
最重要是,这些大功基本还没怎正经封赏过,只登记在诰敕房功绩簿上。当然这倒不是朝廷故意打压方应物,也是有其客观原因。
毕竟方应物实在太年轻,如果按功升级,再加上方应物高起点,条条正经封赏下来,没准就直升尚书,这可能?
别说尚书,就是让方应物这个岁数当侍郎,谁能接受得?别说方应物对头们,就是方应物亲爹、老泰山、师长、亲友们,也没人敢想让方应物二十岁就当尚书侍郎去。
面对这个情况,朝廷上下只能装糊涂,连方应物自己也只能装糊涂,接受自己功高不赏尬尴局面,不过装着装着很多人就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