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醒目便是用方士李孜省为右通政、邓常恩为太常寺少卿;以及太后长弟、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周寿由庆云伯进位庆云侯,太后次弟、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周彧进位长宁伯。
只用中午时间,消息就传遍各部院衙门,顿时朝廷上下群情大哗,议论汹汹——天子这次胡来,绝对是不能接受!
装神弄鬼方士位列东班,进入通政司、太常寺为堂官,简直是耻辱;对外戚周家封赏,更是超出应有礼节,要知道,周太后虽然是天子亲生母亲,但却并不是先皇正宫!
是可忍孰不可忍,天子到底有没有把朝政当回事?到底有没有把该有责任放在心上?到底把家国社稷当成什?
这几年,天子在京城大修寺庙,用太仓银补充内库,耗费何止百万?这几年,地方阉宦横行,搜刮钱财供奉大内,民怨四起!这几年,天子深居内宫,从不与正人君子面见,身边*邪环绕,忠臣心寒!
方应物知道,如果他们方家不是门两魁元,父子双进士,如果他方应物不是会元,如果……那现在这些礼部*员串联时未必肯拉上他。否则个新科进士何德何能,可以与这些官场老前辈们同列?
这时候方应物忍不住想起刘棉花,如今上非明君性格,只怕位居内阁大学士刘棉花也没少遇到过这种左右两难状况。
如果是刘棉花身处此境,该会如何选择?显而易见,他老人家肯定是先将庶吉士或者编修搞到手,任何其他事情都不能妨碍这点,只要自家位置稳固住,那更犯不上与天子对着干。
有起错名字,没有叫错外号,什叫纸糊三阁老,这就是。
方应物又想到,若传言属实,那必将朝廷沸腾,天下不知要有多少封奏疏谏阻天子,没有千也有几百。而自己在其中列个名字,只怕不会引起特别注意。
方应物冷眼旁观,眼见着礼部诸君子已经纷纷开始再次串联,性急已经奋笔疾书写奏章,于是要抽身走人。三十六计走为上,还留在这里就掰扯不开……
刚走到中庭,忽然身后有人唤道:“方老弟要去哪里?何不与吾等起上疏?”
方应物顿顿,回头答道:“朝廷多事,晚辈岂
但问题在于,不怕万就怕万,万天子偏偏注意到自己并痛恨自己不识好歹怎办?别人随大流去进谏几句,只要不太过分,该做官还做官,但自己官职却尚未到手,承受不起任何损失。
当然,反过来说,那时将有成百上千奏疏雪片般送进宫去,眼花缭乱嘈杂声里,自己悄悄向后缩步当哑巴,也不会引起别人太大注意?
所以还是要低调,当前定要低调,不要引起任何人注意就是胜利,坚持到官职到手就是胜利!
风波来得比想象还快,早晨方应物到部里时,切还只是传言。但到中午,传言就变成事实。
最新消息是,天子已经发数道中旨,口气任命、封赏十几个外戚、方士、道士、僧侣。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