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个还有上进心秀才而言,岁试就是功名路资格考试。每每到岁试时候,学校立刻就热闹起来。
至于方应物归来这个事情虽然不算大事,但也让很多人计较。年多前他突然从童生直接被点为廪膳生员,而不是按部就班从低做起,这已经让很多人侧目。当时很多积年老学霸对廪膳生员名额虎视眈眈,却不料被方应物独占。
然后此人进学后先教训老学霸,再斥责众家朋友,便像流星样闪人,据说出门游玩逍遥自在去也——这年头资讯实在不发达,就是汪知县也是因为去次京师述职才对方应物事迹有所耳闻。
总而言之,不少人特别是被家族圈起来读书士人对方同学心情颇为复杂,忍不住产生再见见此人想法。
方应物听到孟教谕做法,对其笑之。人各有志,他还能拦着孟教谕招徕生员不成?
国朝初年,学校规矩极严,与高压肃杀政治气氛相衬托。士子考中生员后,必须在学校集中学习,稍有逾越,轻则责罚,重责剥夺功名甚至苦役。
但到如今,纸面规条还是那个规条,但实际规矩却不是那个规矩,起码从学习模式上更多样化点,更变通点。比如可以不用每天去学校报到,比如可以申请外出游学……
对方应物这样清贫出身生员而言,守在学校学习效果更好点,毕竟学校里学习资源,从老师到书籍,不是穷人家家徒四壁可以比。但对大户大族子弟,那就要看具体情况。
这次方应物要去县学读书,兰姐儿难得坚定次主意,定要跟随方应物去县城,不肯独自留在家里。方应物只得答应下来,等他先去县城找好住处后,再将兰姐儿接过去。
闲话不提,却说方应物又在家休息两日,便正式去县学,至于生存问题绝对不用发愁。
话说这两个消息散布出去最直观后果,就是有很多生员陆陆续续地回到县学读书,越近处越早。
比如与方应物同案进学吴绰吴公子,又比如已经快算中年人老学霸徐淮。至于方应物好友洪、项二人估计要来得晚些,毕竟他们本家位于县境最东端,距离较远。
吴公子见到破坏自己“小三元”荣耀同案方应物后,还是习惯性地
他作为廪膳生员,每个月有廪粮可以领,此外还有单人学舍可以居住。只是要想和兰姐儿同居却是不便,须得慢慢另行寻觅住处。
那新教谕孟先生也是个“妙人”,等方应物入学,他立刻就开始大张旗鼓公布或者叫散布两则消息。
个消息是优秀士子楷模、直接从童生考中廪膳生员、“别人家孩子”方应物入学!另个消息是县学准备岁试!
两个消息混在起,引起本县士林关注。岁试不用说,特别是明年有乡试背景下,岁试重要性毋庸置疑。
因为全省乡试名额有限,而县学岁试最大作用就是定出等次,然后根据等次决定参加乡试人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