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八二年出生在个小村庄,童年就是在那里度过,那里广阔天地造就以后贯无拘无束。现在想想小时候真很开心,夏天钓龙虾,冬天打雪仗。但人不会永远留在童年,六岁那年去镇上念小学。
小学,品学兼优,还当过三好学生。从那时起,开始读课外书,嗜书如命。到晚上,就窝在被子里看书,常常看到半夜,真是佩服自己这双眼睛百看不坏,视力始终绝佳。只是父母不允,常常在看得紧张之时杀过来,没收书,逼睡觉。只好待他们睡着以后再拧亮台灯看。
无书不看,只是有个怪癖,唯中外名著不读。那时就觉得好些特被人推崇长篇小说文笔拖沓,太强调思想性,而且有翻译得半生不熟,读几本后就觉得是浪费时间。直到现在,还没读全过本外国名著。另外就是不看作文辅导书,因为辅导书里例文无不千篇律,陈词滥调,虚编乱造。只是当时学校规定非要买,也只好买,那些书后来都被折纸飞机。
小学时,文章并不突出,原因很简单——偏题。往往写半就不知偏到哪里去,而且试卷上格子不够发挥,常常才开个头就只剩下四五个格子。
初中是转折。在初中转到县城所不错学校,语文老师是副校长,看第篇作文《》就赞不绝口,直夸是奇才。
但问题同时出现,理科渐渐不支。偏偏进班级是特色班,第次考试三门课考273分,平均91分门,不错。估计应该在班级前五名,结果看成绩单愣掉,四十二名,能倒着数。
后来开始投稿,动机说来可笑,只因为暂时缺钱。个礼拜里写十几篇小说、散文,没打草稿,没留底稿,寄给江苏、上海两家《少年文艺》,以及《少男少女》、《当代学生》,以为今天寄去,过个把礼拜就会有稿费寄过来。最先等到是江苏《少年文艺》饶雪漫老师信,鼓励说小说写得很好,决定发表。所以可以说,文学之路是从《少年文艺》开始,而且《少年文艺》最令敬佩地方就是尊重原作,很少删改,保留原汁原味。几个月后,看到《少男少女》上篇文章写得不错,挺像风格,想看看作者大名,不料看名字两眼坠,那篇文章竟是写,其删改情况可见斑。
《傻子》发表后,很高兴,去外面吃顿,自祝贺。两个月后,发表篇《书店》。们班主任是数学老师,看文章觉得恶心,因为向不喜欢“啊”个不停地去赞扬谁,然后结尾表决心要向他学习。班主任说文笔下流。气得宣布,今后百年里,们初中没有篇文章可以超过韩某人。厌恶那所谓做人真谛——“圆滑生,虚伪是真,四面讨好,八方奉承”。别人夸你,你要说自己不好,明明别人不好也要赞扬“你比好”。加上生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