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哦……你是小廖男朋友吧。”女护工顿时热情起来,忙不迭地让方木坐下,“小廖经常提起你,你们要结婚是吧?”方木脸腾地下红,支吾几句就急忙退出来。
所谓杂物间。不过是楼梯下面隔出个小小空间,平时用来存放拖布、水桶之类保洁工具。刚走下楼梯,方木就看到廖亚凡坐在最后两节台阶上抽烟。
她脸倦容,穿着淡蓝色护工服,头发盘在脑后,挽成个髩,两条长腿随意地搭在楼梯
转眼又是几天过去。方木每天去公安厅上班,按照边平安排筹备那本案例汇编。手里忙着,心思却不在这本书上。他在等待着专案组那边消息。同时,他也时刻关注本地媒体,除要把每天报纸翻来覆去地看几遍,网上本地新闻栏目也时时浏览。
下个被害人,会是谁?
不过,从近日来新闻性质来看,分局长戏言竟然变成现实负面新闻数量有所减少,从恶劣程度来看。也多是些鸡毛蒜皮小事。
方木相信这绝不是因为媒体对此类新闻报道和渲染有所收敛。在他们看来,具有爆炸性和轰动效应新闻才是最有价值。在某种意义上,这就是新闻工作生命线,也和媒体工作者前途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有时,为追求新闻效应,甚至仅仅是为迎合民众心理,他们会失去客观公正立场,片面夸大甚至是虚构某些“事实”。在切皆可以产业化当代,为吸引眼球而不择手段,实在是他们无奈却又必然选择。
不过,就像分局长所说那样,这“未必是坏事”。个所谓“仗义出手”惩罚者,确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让作恶者有所顾虑。C市市民们似乎重新理解这样句古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个城市道德水平仿佛下子提髙很多。不知道有多少恶言在出口前生生憋住,不知道有多少恶行在下手前心生犹豫。也许他们行为不至于招致司法机关严惩,但是谁知道会不会被“他”选作目标呢?
毕竟,谁也不想让报应落在自己身上。
今天下午,方木去C市师范大学开个碰头会,和心理研究所课题组成员商讨课题进度和分配任务。会议很快结束,方木看时间还早,就在C市师大校园里溜达圈。虽说是母校,但是几年没有回来,校园里变化让人惊讶,很多地方都不再熟悉。正所谓物是人非,看看校园里那些比自己足足小十多岁大学生们,方木很快就感到索然无味。现在回公安厅,坐不到个小时就会下班。如果去分局,来无事可做,二来也不想引起杨学武误会。想想,方木决定去接廖亚凡下班。
来到住院部护工休息室,房间里却只有个正在打毛线中年女护工。方木四下看下问道:“廖亚凡在?”
“小廖啊,出去,好像在杂物间。”女护工上下打量方木几眼,“你贵姓?”
“姓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