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战败震惊能对阿瓦朝廷起到有益效果,使它改弦更张。但事与愿违……他们所蒙受奇耻大辱反而使他们更加傲慢,对于外部世界照旧茫然无知,又不肯取法于人。”[14]
第次英缅战争与第二次英缅战争相距26年,第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间间隔16年,这两个国家本来都有充分时间总结教训,大力改革。然而两国统治者都没有进行任何反省,而是固守旧制度,继续沉睡在旧梦里。中国在第次鸦片战争后除加固几个炮台外,没有进行任何内政改革,同样1826~1852年,缅甸上层统治集团没有采取任何改革措施。相反,仍然如以前那样沉溺于内部斗争。尽管国家日趋贫弱,这时期缅甸国王仍然热衷于做功德,广建寺院宝塔。孟坑王1841年南下仰光朝拜大金塔,次就布施3200缅斤(将近5000公斤)黄金。
因此很自然,中国和缅甸不久就遭遇第二次打击。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二次英缅战争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上章们讲过,第二次鸦片战争起源,除英法等国要扩大侵略权益这根本原因之外,还有“面子”因素,个是“反入城”斗争,另个是所谓“公使驻京”问题。如前所述,咸丰皇帝宁可放弃全部海关税收“赐”给外国,也不想接受公使驻京。
而第二次英缅战争导火索之,同样是有关英国公使进驻缅甸争执。
《扬达波条约》中明确规定英国向缅甸首都派驻公使,同时缅甸也向英属印度派驻使节,以利外交交流。缅甸国王对这条极为抵触,原因与中国相同:互派使节就等于承认英国国王与自己地位平等,这是缅王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因此,第次英缅战争之后,缅甸方面竭尽全力砸锅卖铁向英国人赔款,另方面又千方百计拒绝让英国公使进驻缅甸首都。
为能让缅甸接受英国驻缅甸使节,英国人费尽心力。1826年,英国派出约翰·克劳福德(JohnCrawford)前往缅甸首都阿瓦谈判这问题。
缅甸国王纡尊降贵地“破格”接见他,不过却特意选择个特殊日子,那就是“悔过日”(也称“卡多”即“Kadaw”日):这是缅甸国王接受地方上头人进贡并请求国王宽恕日子。缅王在这天接见克劳福德,可以自欺欺人地理解成英国人是在向缅王进贡,并承认以前错误:“那天,国王些封臣照例都齐前来纳贡。而总督送来官方礼品也被说成是该总督臣服于‘黄金之足’,并对以往过错乞求宽恕象征。”[15]
这安排与中国晚清外交手段非常相似。在后来同治皇帝不得不接受外国公使进京并考虑公使觐见事宜时,故意把接见地点安排在中南海紫光阁。因为这是中国皇帝传统上接见“贡使”和“外藩”地方,这样来,外国使臣仍然是被当成“贡使”。[16]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