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多年后西方中世纪贵族时代,都能找到类似翻版。
比如,人们津津乐道个故事是“子路正冠”。说是孔子弟子子路在战争中阵亡,他临死前还不忘系好被对手砍断帽缨,正冠而死。人们认为这个故事说明儒家学说害人不浅:死到临头,还对教条念念不忘。
其实礼教精神个重要原则,就是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尊严和风度。子路在敌人刀锋下系好帽缨,其实正体现在死亡面前贵族式从容不迫。西方贵族社会也能找到类似例子。法国大g,m高峰时候,路易十六和皇后都被送上断头台,皇后上断头台那刻,不小心踩到刽子手脚,她留下最后句话是优雅道歉:“对不起,先生。”
春秋时代战争中,还有许多有趣插曲。比如发生在楚国与晋国“邲之战”中个场景。那场战争中,晋国落得大败,在逃跑时,晋国许多战车陷入泥坑,狼狈不堪。楚国士兵不但不乘机追杀,反而还跑上前教晋车如何抽去车前横木,以便冲出陷坑。晋军脱离困境后,还回头对楚军开玩笑说:“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还是你们逃跑有经验啊!
在今天中国人看来,这种战争简直就像小孩子过家家。其实这种“可笑”场景在中世纪欧洲贵族王位之争中也经常出现。
1135年,亨利世去世,他外孙亨利二世和外甥斯蒂芬都认为自己有权继承英国王位,斯蒂芬抢先步登上王位,亨利二世不服,多次领兵前来争夺王位。在第次王位争夺战中,年仅14岁亨利二世经验不足,准备不充分,还没开战,军队就没有粮饷。陷入饥饿、困窘他,居然向敌人斯蒂芬请求支援,而斯蒂芬呢,居然也慷慨解囊,借钱让亨利二世把饥饿雇佣军打发回家,第次战争就这样可笑地不之。
数年之后,亨利羽翼已丰,卷土重来,双方再次展开大战,这次亨利很快取得胜利,斯蒂芬俯首投降。然而,双方谈判后达成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双方约定,斯蒂芬继续做英国国王,不过要宣布亨利二世为他继承人。
这些故事反映出,贵族时代战争与平民时代明显不同。贵族间战争般并不以杀戮和彻底征服为目,而是点到为止。在战场上,大家是敌人;下战场,大家仍然是朋友。
中国贵族社会在秦始皇统中国后就基本结束,而西方直持续到近代早期,也就是说比中国晚结束千多年。这是构成中西历史风貌不同个重要原因。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