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统治英国45年。她登基时英国还是个贫穷
发展瓶颈问题,由此大清才走上盛世之路。
出现个英明帝王,在中国历史上本来就是小概率事件,而连续几代帝王都能雄才大略,那就更是如同彩票中奖样难得,因此中国历史上盛世如此之少也就不难解释。
盛世难以出现,更难以保持。
盛世前奏是衰世,结局也是衰世。
中国历史上三大盛世,都未能避免“盛极而衰”结局。而且,盛世倾颓,往往在极短时间内定局。汉武帝前期是汉代统治达到最高峰。然而武帝在极盛之后,鞭扑天下过甚,很快导致衰败。晚年更是天下大乱,起义遍及关东地区,大者数千人,小群数百人,起义烈火几乎葬送大汉王朝。唐玄宗开元、天宝之际,号称“全盛”,繁荣景象史所未见,但“安史之乱”狂飙瞬间吹散旷代繁华。752年,也就是唐天宝十年,唐代人口达到顶峰,达5200万。但八年之后760年,也就是乾元三年,下子降到1700万。天宝年间最繁华地区,从宜阳到武牢500里,在籍人口居然只剩下1000户人家,“居无尽椽,人无烟爨,萧条凄惨,兽游鬼哭”。王朝衰败之迅速可以想见。
乾隆盛世政治清明与全面腐败更是只隔瞬间。乾隆死前3年就爆发白莲教大起义,清朝从此蹶不振,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从盛到衰,如此迅速,其原因当然是这些盛世出现依赖是人治。中国历史上几大盛世,只在史书上留下统治者手腕精明,人格强大,却没有留下太多制度性成就。
中国帝王都是人治信奉者,正如雍正所说,“从来有治人无治法,文武之政布在方案,其人存则其政举,朕有治人即有治法”。几千年间,中国专制制度框架和运转规则没有根本突破和进步。统治绩效如何,更多地依赖于统治者个人精神振作与否。没有内外条件严厉制约,个人英明与自制无法抵制环境纵容与腐蚀。由胜而骄,由劳而逸,是人性不变规律。盛世君主往往是英明与昏聩集于身,理智与膨胀合为体。他们既是辉煌成绩创造者,也是王朝衰落罪魁祸首。
西方历史上没有盛世这个词,这并不是说其他国家历史上没有过辉煌时代,在西方历史上,它们往往被称为“黄金时代”,比如大英帝国“伊丽莎白时期”。与中国盛世比起来,西方历史上黄金时代则没有这短命。
伊丽莎白时代与乾隆时代有许多巧合。伊丽莎白女王与乾隆同是25岁即位,与乾隆样,她也是位理智又灵活政治家。她即位之初,英格兰内部因宗教分裂而处于混乱状态,对外则面临与法国战争和与苏格兰及西班牙紧张关系。她以高明妥协策略使英国摆脱宗教战争阴影,又以灵活外交与周围大国周旋,结束与法国战争,为英国获得宝贵发展时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