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杨幕认为韩载建议征用全部寺田来建新城是件好事,点都不让人觉得奇怪——人对件事物认同或者不认同,跟他本身所处立场是分不开——但是那些将田地寄到僧院名下逃避赋税田主们绝对不会认为这是件好事,对他们来说,是件不得坏事。
对广教寺名下田产处置有先例意义,只要广教寺名下田产处置形成先例,其他涉嫌通匪僧院名下田产处置就有例可循。
只是有些人想到这点,有些人没有想到这点罢,至少那些受牵涉田主们眼睛都盯着看县里如何处置广教寺田产呢。
韩载给江东左军发函要求广教寺名下田产由崇州县全部接收征用来建新城消息散播出去之后,看似平静崇州县水面就像是烧开沸水。
由于李氏也有大量田产给牵涉进来,这两天到李书堂那里打听风声人,没有百也有八十。以前因为李家跟林缚走得近,这些人都不敢找李书堂打探消息,怕给李书堂卖,这时候知道新来宣慰特使大人竟然如此心狠手辣,便起来找李书堂来拿主意。
每至,只要及时将积水排出去,也就不会造成涝害。说到‘排’,应是多挖沟渠,以利排水——当然,就也是有利灌溉。只是这些事情不容易,崇州县此时想做这些事,更是千难万难……”
“杨先生既然有些想法,不妨整理出来。”林缚说道:“在江宁时别人都说不事书文,只喜欢搞些旁门左术,还特意请江宁刑部主事赵舒翰编《匠典》,这排涝之术算是农耕水利分支,此时未必有用,将来则定有用……”
“卑职晓得,卑职回去定会多做些功课,免得太粗鄙东西拿出来给大人笑话。”杨幕说道。
“致庸推荐杨先生时就说杨先生善田事,在崇州有声名。”林缚笑道,又问道:“对,韩特使欲征寺田建新城,你对此怎看?”
杨幕迟疑着不知道怎回答。
这个盖子不好揭啊,最好是让不知轻重深浅韩载来揭。
※※※※※※※※※※※※※※※※
崇州地分上中下三等,与土地肥沃或贫瘠或水田或旱田无关,主要区别还是受积涝灾害程度上。在崇州,并不存在旱灾缺水,灌溉不利情形,只要是
“有什想法请照实说来。”林缚看出杨幕颇有顾忌,作揖请他直言。
“不瞒大人,杨幕觉得韩大人此举是件好事,也许韩大人有些操之过急。”杨幕说道。
“是件好事,是件好事。”林缚哈哈笑两声,便放杨幕进议事堂里。
杨幕是本地人,应该知道广教寺名下田产有寺田与寄田之分,不应该单纯都说成“寺田”。但是杨幕家境贫寒,考中秀才之后,直就没有能再进步,长期以来靠给富户豪家当西席先生过日子,以他立场,自然是不分寺田还是寄田都收归官有用来筑城为好。
便是江东左军内部,像曹子昂、周普等人都认为应该将广教寺名下所有田产都收归官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