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是各个地方胥吏众筹笔钱,让杨廉阻挠*员办事?
难道是潘龄贿赂没给够?
难道杨廉是国外敌对势力派来间谍,要搅黄这件利国利民大好事?
都不是。
杨廉给出理由令人哭笑不得,却又无法反驳。
库房由应天府匠户负责。他们干这个算差役,义务劳动,没有酬劳。但是在黄册库柱子上,会刻上所有参与工匠姓名。十年之内,如果库房出现坍塌、漏雨、倾斜、柱梁蛀蚀等情况,工匠必须来免费修补。
不给钱,还得担责任,可想而知其质量如何。
从正统之后,整个黄册制度开始紊乱起来。地方上作弊手段日益成熟,胡乱填写,故意涂抹,造册尺寸也不怎讲究;后湖黄册库存管理更是乱七八糟,晾晒不利,搬运不谨,还任由鼠咬虫蚀,黄册损毁严重。
尤其是黄册第页和最后页,要注明里册所在地址和编次格眼,匠夫在晾晒搬运时不怎当心,导致这两页最容易坏。损坏,这本黄册就等于废,因为根本不知道是哪县哪乡几图几里,无法检索。
到弘治年间,这种情况越演越烈。弘治三年,朝廷做次清查,发现在库黄册七十九万两千九百本,有虫蛀浥烂以及人为损坏痕迹,竟高达六十四万七千三百本,也就是说,八成黄册都出问题。更讽刺是,洪武年间和永乐年间黄册,反而保存完好比例最高,接下来代不如代。
他是这说:“各处远年之册多无,而军民户籍大势不敢(致)紊乱者,诚惧籍册之独全于后湖也。今者,旦令人抄誊,使人测知后湖之虚实,则户籍之紊乱,将有不可胜言者矣!何者?使后湖之册全,则抄之乎犹可。惟是见今如洪武年间黄册不全十之四五,永乐年间不全十之二。如此而,bao之天下,使人知某乡某里之无册,则向之所惧者,至是有不足惧矣……百年之籍,由此纷然而不定矣。”
翻译成大白话:地方舞弊官吏之所以不敢肆意妄为,那是因为朝廷在后湖还掌握着原始资料。但如今咱们后湖黄册库存早就塌糊涂,旦把潘龄和其他人放进来抄录,民间很快就会知道虚实。到时候后湖没威慑,那些刁民便会无所畏惧,户籍和土地想怎改就怎改,咱们
这麻烦可大。
黄册库最重要功能之,是保存原始记录,给地方诉讼做参考,杜绝胥吏造假。现在原档几乎被糟蹋完,万地方上有争议,想要来调档查阅,该怎办?
果不其然,两年之后,滦州知府潘龄上书朝廷,提个小小要求,下子在朝中掀起轩然大波。
潘龄说滦州正在重新核查当地军户,因此申请进入后湖黄册库,抄录所存直隶永平府滦州历届黄册做对比。
按说这要求并不为过,可是当时黄册库主官——户科给事中杨廉,坚决反对抄册,不仅反对潘龄进去抄,而且要求以后所有人都不得入湖抄册,态度极其强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