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朱元璋这个伏笔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举多得。
由于前期工作准备得透彻,鱼鳞图册编造进展得十分顺利,赶在第二期黄册再造之前,完成两浙与直隶清丈工作。
是,你没看错,只是两浙加直隶。其他地区鱼鳞图册和编甲工作,在接下来十几年里才陆陆续续完成,并成为项长期工作,直持续到永乐年间。
从此以后,老百姓和户籍紧密地联系到起,几乎没有出远门可能,即使外出,官府会随时查验路引;即使你沿街乞讨,衙门也能查到你
各个z.府部门实习,熟悉政务。他们身份,就叫作“吏事生”或“历事监生”。朝廷视其在实习期间表现,予以拔擢任用。这种历练对培养人才好处,自不待言。让学生早早经历政事磨炼,可以迅速上岗,对于缓解明初人才匮乏窘境帮助极大。
洪武十九年(1386年),朱元璋口气选派千多名国子生,送到吏部除授知州知县;洪武二十四年,又选拔方文等六百三十九名国子生,以御史身份去稽查百司案牍;洪武二十六年,登记在册国子监生,从原来平均两千人,跃升到八千百二十四人。
这三个时间节点很值得玩味。洪武十八年,户部侍郎郭桓案发,株连万余;洪武二十三年,胡惟庸案波及数万;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发,波及万余。朱元璋每次大肆屠戮,都让官场为之空,这些缺额只好让国子监顶上去。
“实习历事”效果实在太好,以至于朱元璋觉得有这个选拔制度就够,度停办科举考试。直到洪武十五年重新开科,他还反复叮嘱“务求实效、毋事虚文”。
这位叫武淳国子监生,竟然可以主持鱼鳞图册这重大工作,可见他之前定以“吏事生”身份实习很久,对庶务得心应手,才会被委以重任。类似武淳这样人,还有很多。见诸史书有吕震、古朴等人,都是国子生出身。可见朱元璋在主导土地政策同时,对于配套政策建设也没有放松。
第三个有趣地方,是“区设粮长四人,量度田亩方圆”。
前面咱们也提到过,粮长是朱元璋在“里”和“县”之间设置个中间环节,主要职责是催收区域内税赋,职责和里长有所重叠。按道理,在洪武十四年里甲制建成以后,这个临时性职务就该取消。可朱元璋却坚持保留下来。
保留粮长个重要原因,就是为洪武十四年之后土地大清丈做准备。
像武淳这样监生,纵然能力出众,可毕竟是中央来人,需要有熟知地方情况人来配合,才好开展清丈工作。
地方县府离基层太远,资源有限;里长、甲首级别又太低,都不适合配合工作。而粮长来熟悉乡情,二来管辖范围是“随粮定区”,区四个粮长,个粮长管辖范围涵盖万石左右区域。以“万石”为单位逐造鱼鳞图册,既不至太过琐碎,也不至太大难以兼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