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恳恩遵国典、据府志,均赋救偏,以苏困苦事:本县为响应府衙号召,今特遵照《大明会典》《徽州府志》之记载,均平赋税,补救弊政,切实缓解百姓多年之困苦,以示大人浩荡洪恩!
变乱国制,罔上虐下:(帅嘉谟)实乃假公济私无耻之徒,他兴风作浪,妄图变乱国家大政,对上欺骗、蒙蔽大人,对下虐待、陷害百姓。
骂半天,杨教谕终于说到主题。首先他承认帅嘉谟发现,如今“人丁丝绢”,确实就是国初“夏税生丝”。但他解释说,根据府志记载,当年朝廷发现歙县亏欠夏麦9700石,责令他们补交“夏税生丝”,共8780匹给南京承运库。所以这是歙县自己责任,跟其他县没关系。
然后他又说,这笔税款交百七十多年,从来没人抗议过。嘉靖十四年,两个歙县刁民程鹏、王相去告刁状,当时徽州知府冯世雍主持过次调查,甚至还去巡院查过版籍,结论是“人丁丝绢”就该歙县单独交。此后三十多年,也风平浪静。谁知道又冒出个讼棍帅嘉谟,无视组织决定,又要兴风作浪。
杨教谕这个辩驳,实在毫无道理。
循停阁,不办公。
明代从洪武十八年(1385年)开始,规定地方*员逢丑、辰、未、戌年,也就是每隔三年,要进京朝觐次,接受吏部和都察院考查黜陟。这对*员来说,是件大事。
但问题是,隆庆四年为庚午,隆庆五年(1571年)为辛未,才是朝觐之年。你明年才上京,今年二月份就开始停阁不办公?
而且还不是位,是五位知县都这回答。
很明显,五县已经商量好,对这次合议采取消极不合作态度,尽量拖延下去,拖到黄,拖到忘,拖到无疾而终,然后就天下太平。歙县在嘉靖朝两次申诉,不就是这被拖没吗?
帅嘉谟已经算得很清楚。按照隆庆年间折率,8780匹生丝,换算成麦子是20,480石,跟歙县拖欠9700石根本对不上。即使按洪武年间折率,也不可能差那多。杨教谕到底是文科生,没算明白这笔账。
不过技术细节无关宏旨,因为文科生最擅长
于是,从应天巡按批示之日起,地方上拖足足两个月时间。直到四月十八日,绩溪县才慢吞吞地回封申文。至于其他四县,干脆连回应都懒得回应。
这份绩溪县申文,是以本县教谕杨存礼名义提交,还有几个县中耆老连署。由教谕出面,也从个侧面反映绩溪态度——此事无关钱粮,是教育问题!
比起帅嘉谟那篇雄文,这份申文干货不多,刀笔却暗藏机锋。
开头,杨教谕先喊句政治口号:“为恳恩遵国典、据府志,均赋救偏,以苏困苦事。”然后画风陡然变,先大骂帅嘉谟“变乱国制,罔上虐下”,是个“假公挟私”无耻讼棍,又骂嘉靖年呈文程鹏、王相是刁民。
【注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