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篇论文汇总起来,就能在个方向上形成突破,形成独特创见。让你拨云见日,豁然开朗。在研读过程中,你能够清晰地感觉到所谓“学术共同体”存在,他们彼此支援、借鉴与启发,个学术成果引出另外个,环环相扣,众人拾柴,最终堆起团醒目学术火焰。
其实很多们觉得惊艳或罕有历史再发现,在学术界早就不新鲜。比如徽州丝绢案,研究它学者很多,并不是什新奇突破。只可惜学术与大众之间有高大藩篱,彼此不通,这才让如此生动故事被冷落良久。
从这个角度来说,只是个转述者、个翻译官。职责,只是把原始史料和诸多学者成果总结出来,用种比较轻松方式分享给大众。
所以这本书诞生,首先要归功于这些可敬学者。
在《学霸必须死——徽州丝绢案始末》中,参考最多是秦庆涛、章亚鹏、李义琼、廖华生几位老师研究专著。其中秦庆涛将《丝绢全书》全书做点校注释,是整篇文章基础;章亚鹏、李义琼两位把徽州丝绢案放到整个明代税收史中去,并从财政学角度进行深入解析;廖华生从更宏观视角勾勒出徽州府基层政治生态。
其中李义琼老师还花宝贵时间,帮推敲文章中表述不严谨或疏漏之处。她是这样说:“希望你能用妙笔,写出更加丰富故事来,给大众普及极富故事性历史知识,让史学研究走向大众。这,也是心愿。”
廖华生老师更是提供给更多素材,他学生佘伟先生点校婺源《保龙全书》这本基础史料,这才有后续《笔与灰抉择——婺源龙脉保卫战》文。
在撰写《谁动祖庙——杨干院律政风云》时,特别要感谢是社科院阿风老师。他不仅提供给系列基本材料,还与讨论很久,使获益匪浅。
《天下透明——大明第档案库前世今生》主要参考书是《后湖志》,这要归功于南京吴福林老先生。他以古稀之年,将深藏故纸堆中《后湖志》整理点校出来,实在令人钦佩。《后湖志》版本稀少,存本质量差,里面还有大量俗字、错字、漏字,逐校对是件极辛苦工作。像这种冷门史料,即使校对出来,也鲜有人问津,做这件事几乎是没有任何回报。吴老先生在导读里如此说道:“这个年龄人已无意钱财,只想踏踏实实地做些什,只要有益于世,便于愿足矣。”
除去他们之外,还参考海量论文,篇幅所限,不能尽列。总之,只是站在学者们肩上,没有他们爬梳史料努力和解决个又个问题思考,个人不可能完成这本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