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做糕点精致是精致,要说多难,是没有,尤其对于行家们,只要掰开尝尝,试上几次,总能做个差相仿佛。在这个没有专利年代,这位郎君却要花百两银子买豌豆黄和百果糕方子,未免有些奇怪。
“小娘子太谨慎!”邵杰笑道,“那某就实话与小娘子说,这两样糕虽然好,但不及小娘子这卖糕主意好。适才听小娘子婢子说,不同节气时令,有各种花糕礼盒,‘锦绣前程’盒,‘花好月圆’盒,‘福禄寿喜’盒,里面铺排印适当花纹各式糕点……”
“某虽未能亲见,但品刚才几道点心,看上面花纹,也可以相见这礼盒是怎样。惜乎某最烦过年过节出门凑热闹,不然也不用在这里凭空想。所以,某想借鉴借鉴,但凭白拿小娘子主意,又不好意思……”邵杰笑起来,露出两颗小虎牙。
看着这笑起来颇为可爱年轻人,听着如此直率话,沈韶光几乎有回到现代错觉,实在是本朝人太习惯含蓄,不说林少尹那种逗闷子典范,便是普通人也难得见到这种“直抒胸臆”。
还是那句话,这种“创意”连糕方子都不如,都是大家可以随意用,这位邵郎愿意用百两白银来换,不管是百年老店爱惜羽毛也罢,年轻人良心未泯也罢,到底表达尊重,让人喜欢——尤其对比同坊云来酒肆,样都是
然闪现出裴斐提醒来。
沈韶光可不就是赚不少银子嘛!
几次摆摊儿曲江,又有探花郎帮着当形象大使,着实把花糕卖出点儿名头。当时有人说比东西市有名糕作坊做糕还要好,沈韶光只当是见面顺嘴人情,却没想到真有人说给人家糕作坊听,这不,人家少东家就找过来吗?
这人还真就姓邵,名杰,字英贤,家里开着长安城最有名花糕铺子桂香园。桂香园做花糕已经延续百多年,之前圆觉师太曾提到,东市有家糕作坊,主人因花糕做得好入赀为员外官,人称花糕员外,便是这位邵郎君祖父。
如今邵家铺开产业不少,早已不指望着花糕养家,但这毕竟是祖宗基业,嫡枝正脉子弟成年后都要先去花糕作坊待阵子。
邵杰这阵子便在花糕作坊待着呢。听两个客人说曲江边有花糕做得极好,但平时找不到,只节庆时候才有,后来又听说是崇贤坊家沈记酒肆在那里摆摊子,邵杰今日来崇贤坊访友,便想起这沈记来,故而上门探访。
小酒肆不大,但里里外外都透着干净精神,邵杰看看墙上画和小摆设,觉得这家铺子能做出好花糕不奇怪。
及至见女主人,又吃几种花糕,喝壶冰镇酸梅饮,邵杰便做决定。
“既是东市桂香园邵家郎君,如何看得上敝店糕方子?”沈韶光笑问。
沈韶光曾慕名去过东市桂香园,点几种招牌花糕,都很好吃,尤其最有名桂花糕,又甜又糯,不噎人,在北方人看来很适度桂花香气,着实有其独到之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