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这些老粗!莫要把娃儿给伤着!”
“都别挤都别挤!”
“怎就没有?”
“还有还有!南北杂货那边
所谓千金难买早知道,没看这两日,长安城中多少大佬长吁短叹。
待到八月二十清晨,长安城各坊坊门刚开,便有不少小孩窜到街头大声呼喊:
“好消息!好消息!南北杂货又添新货嘞!”
“水煮鱼汤料!要赶紧去买嘞!”
“只要有那汤料,家家户户都能做出水煮鱼嘞!”
“姚大郎你说呢?”
“大抵还是不错,与罗助教那中秋小宴上那个比起来,浇头滋味还是差几分。”
自从参加过那个中秋小宴,姚塎这几日无论去哪里吃饭,都有人找他问这种问题。
但是依他看来,那天宴席上菜肴,却并不是三五日就能琢磨出来简单菜式,那其中窍门,若是无人指点,即便是花上三五七年,也未必能够参得透。
听闻参加那中秋小宴竹签子,个就要三贯钱,消息传出以后,不如半日工夫便销售空。
最后,在这些人全部离席时候,整个自助餐厅菜品几乎被吃空。
而当晚这些人所做诗词,很快也在长安城中流传开来。
倒不是因为这些人个个文采得,每首诗词都写得那般好,而是这顿传说中中秋宴,让很多没能参宴人好奇又向往。
那些闻所未闻菜肴,还有那从岭南而来荔枝罐头,那是多精致又难得场盛宴啊。
也有不少酒肆客舍仿照诗词中所描绘菜肴,但最后做出来东西往往与当晚菜肴相去甚远。
“做法就写在手里头这张纸上面,谁要都来拿张啊!”
“不要钱!不要钱!免费送!”
“哎!给张!给张!”
“这边这边!给也拿张!”
“不要抢不要抢!”
当晚赴宴之人,身份地位大多也都比较高,大抵不是别人所赠竹签子,就是自己花大价钱买来。
十四十五那两日,也曾有人找到姚塎,言是要用十贯钱枚竹签子价钱,买下他手里那两枚竹签子。
姚家虽不是什豪门大户,祖上却也有些积累,在长安城中有房有地,郊区亦有别庄,并不将那二十贯钱放在眼里,自然不肯卖。
当时他若卖,这会儿怕是要悔得连肠子都青。
对方若能提前知道这个中秋小宴原来是这样档次,别说二十贯,怕是连二百贯都肯出。
也就蚬子蒸蛋、酿豆腐这些个简单菜式还能做出几分模样。像糖醋排骨芙蓉鸡片这样菜式,时下厨师根本连想都想不出来,更别说做出来。
“几位郎君你们看,小店这道蚬子蒸蛋做得可地道?”
几日后,长安城中某家颇有名气酒肆之中,店家听闻那户部姚郎中就在楼上与他几位好友饮酒,便亲自送壶好酒上去,与他们闲话几句。
“倒是比咱昨天吃那个好。”
“这鸡蛋蒸得嫩,滋味也鲜美,确实比昨日那个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