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帅!学生幸不辱命,手杀流寇数十百人,终于从那竹溪县中血战溃围
战马,而且他们穿都不是此时明军中较为流行布面甲,而是更加昂贵和华丽扎甲。大明边军中,常常把甲叶藏在布面后布面甲称为“暗甲”,制作工艺更加复杂、也更加昂贵扎甲,则被称为“明甲”。
布面甲相对于扎甲,有性价比更高优势。但相对来说,它整体结构不如扎甲稳定,甲叶叠压面积小也导致同等防护面积下防御力不及扎甲。因此在明军中,无论是禁军仪卫还是精锐铁骑与将官,依旧使用高标准扎甲。
只是明季以来,纪纲松弛、师无纪律,明军官兵整体装备水平不断下滑,除以天下之财赋供养关宁军外,其他部队已很少有能力大规模装备扎甲。
出关迎接董源这小支骑兵,却人人穿着扎甲,为首那名将领,两只手臂上还带有铁臂手甲,足称天下精锐。
“快让董先生上马,”全身披挂是铁那名将领挥挥手,令身旁名骑兵下马,换董源上马后,又问道,“流贼兵力几何?闯将这支兵马,几经丧败,几乎灭绝,是以何法攻破县城?”
董源坐到战马上,整个人状态才逐渐从亡命狂奔中放松下来,他并未直接回答那将领问话,而是说道:“虎臣,先带去见大将军吧,回头并来说……唉,这,bao雨如注,险些要老命。”
被董源称作虎臣甲衣将领,名叫金声桓,字号虎臣。他本来是和满洲三顺王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等人同属于东江镇将领,与尚可喜样,在毛文龙死后,是东江镇中黄龙派。东江镇灭亡后,他便投入与其有旧左良玉麾下,金声桓杀性很重,在蛮横跋扈左军之中,正是混得如鱼得水——后世《明史》编纂者不学如清,连这等史料都搞错,将闯营将领“斗粟”绰号安在金声桓头上,说他出身流贼,误导许多人。
在李重二……或者说是李来亨后世历史中,金声桓于左良玉病死后,跟随左良玉儿子左梦庚起投降满洲人,还为虎作伥,帮助满洲人平定江西省。金声桓屠戮江西以后,自以为功高足以封侯,却没想到满洲主子仅仅给他个副总兵头衔。但他愤懑之下举兵反正,割辫杀虏,几乎改变南明抗战中期格局,又是另番故事。
左良玉督署设在关城之内,董源和金声桓两人乘马到督署门前时,便听到幕中传出歌乐声来。
左军在杨嗣昌压力下才被迫进入秦巴山区,搜剿闯将支流贼。按左良玉本意,实在没有深入不毛、干这等毫无油水之事动力。因此左镇屯驻白土关后,这位左大帅便日日在关城中,听着从襄阳带来十几个歌女奏乐,只要李自成不出来捣乱,他也就不打算真废什太大力气,去搜山剿贼——左良玉往周边县城广派使者,催逼那些县令们给他准备粮秣军需,倒是比追剿流寇积极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