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摇头,李谨言只能安慰自己,楼少帅正计划去库页岛收拾日本矬子和老毛子,他确很忙……理解后果是,连续两天,大帅府都开苦瓜全宴。
几位日夜盼着古董到来老先生根本不在乎吃是什,只有楼少帅,每次拿起筷子都要沉默半晌。然后沉默扒饭。
十月十七日,大连方向开来火车终于抵达关北火车站。
五只加锁木箱被兵哥们从火车站直接运到大帅府。几位老先生全都坐在客厅,李谨言在旁陪着,本该在京城白宝琦也开小差,华夏国家银行总办终于成功给自己放回假。
李谨言本预期这批古董运回,让几位老先生偿夙愿,他日子就能好过,可他万万想不到,这只不过是个开始!从欧洲运回古董批接着批,越来越多,这老几位非但没有打道回府,反而在关北安营扎寨,呼朋唤友,像是磁石似,引来更多“老先生”和“小先生”。
民国七年,公历1916年10月15日,运送古董文物货轮到大连,原本该九月底抵华德国教官团,也在迟半个月后抵达。
这些德国军官将分别到北六省三所军官学校中任教。按照实现约定,在华期间,他们食宿,薪水均由华夏负责。除此之外,还将为他们每人安排名华夏翻译。这些翻译主要是军校文职人员和军中参谋,熟悉德语和英语,有留学背景。
充当翻译参谋都很年轻,在分批到大帅府见楼少帅时,李谨言都混个脸熟,他们之中,年纪最大也不过二十八岁,或许在这个年代人来看,三十而立,二十八已经算不得年轻,而在李谨言眼中,这些军人各个都称得上是年轻有为。
当然,楼少帅那样外在条件甩别人截,本身“材质”又太过逆天,不在比对范围内。
除担任德军教官翻译,这些参谋另负重任,要想办法探探德国人“底细“,虽然白纸黑字写得清楚,但欧战正打得激烈,德国人会不会真把流人才派来华夏,还很难说。
其中几位好于教学老先生见北六省办学氛围极浓,也技痒难耐,欲开设私塾,中途又改变主意,跑到关北几所学校中去做教书先生。他们出马,谁
如果他们水平够不上李谨言给出筹码,李三少会很生气。李三少旦生气,后果可是会相当严重。
德军教官团事情安排妥当,接下来就是从海上运到大连,又从大连装车送往关北古董文物。
在东西运到前,几位老先生就从李谨言口中得知消息,高兴之余,差点直接坐上火车跑去大连。李谨言好不容易才把他们劝住,左思右想,他个人恐怕Hold不住,请楼少帅帮忙,没承想楼少帅头也不抬,直接甩出句“公务繁忙。”
至于真繁忙,还是楼少帅也对那些老爷子没辙,只有老天知道。
此情此景,让李谨言产生某种错觉,他们不是在谈几位老先生“问题”,而是正面临“X年之痒”。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