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河山之固!”
走到龙门岸边,连见多识广赵无恤也不由发出这声感慨。
黄河,春秋之世只有到齐国境内才逐渐浑浊,称之为“浊河”,在其余位置,只用“大河”或者个“河”字作为专属名词,以凸显她在华夏地理文化中分量。在这时代中原人认知里,黄河源头在河套之西,它从巍峨雪山飘逸而下,以雄浑豪迈气势,在广袤黄土高原上奔腾激荡,而位于秦晋交界龙门峡谷,就是其中最为雄起跌宕、多姿多彩部分。
龙门,亦称之为禹口,相传是大禹治水时用巨斧劈凿而成,赵无恤立马放目望去,只见它北面是群山夹道黄河峡谷,南面是坦坦荡荡平原,反差巨大。
河水起初被约束在两岸悬崖断璧之间,白色浪花如同千万匹奔马般横冲直撞,雷霆万钧,破山峦而径出,泻千里而东流,水浪起伏,如山如沸。
找到新国都:淮河下游州来,亦称之为“下蔡”。
蔡侯号哭着把先君坟墓迁走,贵族们也坐着船载着宝器车马先走,只剩下些背井离乡平民,他们抽噎着,挥泪诀别故土,又向东迈出步。这是场浩大迁徙,也是次前所未有苦难之旅。蔡国本是能出赋千乘楚国大县,复国后人口减半,却仍然有两万五千户之多,等他们次年春秋完全迁到州来后,却只剩下万余户,不到十万人口……
途中死掉些,但更多地,是不愿意离开故土,宁愿留下来,摒弃蔡人名号,改做楚国人!
比起赵无恤迁故绛之民至邺,吴国这次强行拆迁显然更受诟病,在听闻此事细节后,赵无恤立刻让邺城学宫举行次策论,将两次迁徙进行对比,并在邺城中大肆宣传……
至此,吴楚各自占有蔡、陈,在淮上争夺中形成均势。
赵氏专门掌管大河水运*员古乘见赵
伍子胥虽然在吴王破越后度拂袖而去,但随即又回到中枢,主管吴国外交。他依然坚持之前主张:“陆人居陆,水人居水,中原之国干燥,不能种稻,也不能行船,吴国就算攻而胜之,吴人也不能长久占领其地,但像越国,还有楚国淮上、江南等地,与吴国习俗相近,语言相同,却可以据为己有。”
他极力劝阻夫差北上与赵氏争雄,而是北结齐国,也派人与还未有明显冲突宋国、郑国、秦国通使,主要精力还是在于与楚国争夺淮上、群舒,试图再度进入江汉腹地。
楚国则面妄图复兴,边小心防御,楚本来在瓜分蛮氏期间,与秦、郑结成盟友,俨然三国盟主,但他们精力被吴国牵制太多,以至于在晋国三卿攻略郑国时无动于衷,哪怕年底时传来晋国三卿又要图谋秦国消息时,也表示无可奈何。
乘着齐国新败不敢动弹,韩氏拖住郑国,楚国也疲于应付吴国不敢北上支援盟友之际,晋侯午二十年夏三月(公元前491年),在又囤积年粮食后,晋国对秦国进攻开始……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