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在旧代国基础上,组建代郡。”赵无恤也向猗顿吐露计划,他已经靠自己努力表现,从个可以利用下商贾,变成可供咨询良臣。
“因为戎狄杂处,迫近胡貉缘故,代郡会和太原情况不大样,同时有两个地位相同长吏,代郡太守驻扎在代城,其辖区称之为‘道’……”
猗顿愣:“什是道?”
这是赵无恤把战国
说,这场大战已经足够,如今见大势已定,又有屠何等部抢先效忠,代地其他部族都忙于清点部族资财、整编青壮队伍,准备向上卿俯首称臣。”
赵无恤和虞喜使出来是大棒,猗顿则负责去各部落扔胡萝卜,他熟悉这里风土人情,各势力情况,加上有赵军强大实力做后盾,做起来事半功倍。很快,在猗顿说服下,代地有名头部落,其君长都亲自来代城,向赵无恤表示臣服。
“代地确定无疑地迎来自己新共主,那就是赵氏,但接下来问题在于……上卿打算如何治代?”
见猗顿说半打住,赵无恤知道他肯定有想法,便鼓励道:“若论对代地、草原熟悉,没有人能比得过你,有什想法但说无妨。”
“唯……”猗顿便将去年和虞喜讨论“以夏变夷”又说遍,只是把依靠贸易慢慢改变代国,变成赵氏主导这里加速华化。
“代城带气候作物,其实与太原、东阳并无差异,顶多稍微冷些。虽然戎狄杂处,但也渐渐有城郭农耕,只要每年移部分人口过来定居,便能牢牢扎下根来,加以经营,便是处地气丰暖,岁收恒裕,居民繁庶,商贾辏集富庶都邑。”
“此外,各部落仰慕晋地风物,不如让臣加大对他们贸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旦戎狄君长习惯住宫室,吃米面,穿丝麻绸缎,便再也没办法回到食酪浆、茹毛饮血日子去。再挑选各部落君长儿子去太原,去邺城居住学习,渐染华俗,两代人后,戎狄皆将化为诸夏矣!”
“说得好。”赵无恤对猗顿再度刮目相看,这个*商眼光,竟不亚于他封疆大吏们,就在这时候中原人普遍存在“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此疆彼界意识中时,猗顿却敏感地看到,不同民族间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生活方式造就。
他记得前世看过本《游牧者抉择》,讲述游走于农牧交界线古人,如何在农耕、狩猎采集和游牧间进行抉择。选择前者,进入大河平原成为华夏先民。选择后者,则变成山区和草原戎狄,这也是为何姜氏戎与齐国同为姜姓之裔,为何狐戎、骊戎与晋国同为姬姓之裔缘故。个族源,却分成为戎狄华夏,不同生活方式,在历史上某个岔路口,他们分离。
所以,没有天生游牧者,也没有天生农民,环境决定草原和农耕区风俗和文化差异,但在代地,尤其是桑干河以南,与太原、东阳差距微乎其微。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