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三年前将军让成抟去担任邺令,便觉得将军对此地青眼有加,故在朝歌时也加以关注过。发现,邺城虽然看
计然则道:“巧,仆臣也有个备选地方。”
“先生想是哪里?”
“将军且休言,与同将那地名写在掌心,再同展开看看,何如?”
两人取来笔墨,看着对方眼睛,捋起袖口在掌心飞快写下字,随后移近到案几前,伸到灯烛下,齐展开!相互看,齐齐大笑起来。
原来赵无恤掌中字,乃“邺”字,计然掌中,亦“邺”字!
成周、郑国敌人突袭,所以并不合适,加上无地势之利,有苏氏亡于此并非没有原因。”
“至于将军现在驻地朝歌,等卫渠沟通后,来往漕运将极为便利,又可以就近与鲁国沟通,若将军之志向在于三分晋国,未来发展方向也在于河北、海岱,朝歌确有作为主邑潜质。但此城安逸,容易滋生侈靡之心,范氏之民对赵氏认同感也不够。距离太行以西太过辽远,不利于将军控制铜鞮,控制整个晋国。”
赵氏疆域内,其余大城还有晋阳、邯郸两处,都是历史上赵国都城。
他们各自有其优点,又各自有其弱点,晋阳是吞并代国前沿,赵氏两代家主倾力打造,若不是出赵无恤这个异端,晋阳注定要成为赵氏未来。
可惜赵氏如今在东方拓土无数,甚至远超历史上割齐国好几刀,甚至占据济西之地惠文王时期,如此来,晋阳位置便有些尴尬,并不适合成为全域中心。
……
从齐桓公在此为卫国建城防御戎狄开始,邺历史不过两百年不到,但赵无恤却对这座千室邑十分重视。
首先是战略位置,邺城正处太行东麓要害位置,是南北交通必经之地。山川雄险,原隰平旷,据河北之噤喉,称之为冀州之腰膂也不为过!它居邯郸、朝歌之中,无论北侵中山、燕,还是东进齐国都很方便。西入壶口,可抵达他控制晋侯铜鞮,再从铜鞮北上,则是晋阳。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隅,不谋大势者,不足以谋时。赵无恤看世界角度,是全局,而非偏颇。不同于仅仅能让赵氏偏霸那些城邑,邺城却可能让赵氏政治、经济中心慢慢汇聚于此,充分开发河北,训兵积粟,既能雄长中原,又可宰割戎狄,两不耽误。
至于经济上,计然对这座新城市也很看好。
至于邯郸,它是向鲜虞中山和北燕扩张最佳定都位置,但在赵无恤看来,那里至多是霸道之都,而非王道之所,历史上赵国也很好地证明这点……
此外赵国历史上定都过地方还有中牟,以赵无恤此时疆界和眼界,根本不予考虑。
挑几处都不合适后,赵无恤问道:“那先生觉得哪里最佳?”
计然亦笑:“将军心中已有定策,何必再问仆臣?”
无恤似笑非笑:“心中倒是已经有个备选地方,不知可否,希望先生为抉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