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这以为,但盗跖如今降又不降,反又未反,或是希望靠着帮助赵氏击齐功绩,入赵氏为家臣。看晋国中军佐也是这意思,传闻再过些天,盗跖便要登岸拜会赵卿,只希望他能离开鲁国。”
莽撞耿直公孺良还是觉得就这放过盗跖太过轻松,他闻言后眼睛亮:“既然如此,子有师兄统领郓城防务,莫不如乘柳下跖登岸时将其举击杀,面能为赵小司寇消除后患,也能替儒门报中都之怨。”
“这……”
冉求闻言面带犹豫,就他本人而言,他认为将盗跖彻底消灭后,赵无恤徕民之策效果会好上许多,还能彻底消除后患,大野泽将成为片舟舸通行安全水域。
但作为个性格谨慎之人,他凡事都会三思上番,不会自作主张乱来。所以既然赵无恤无意诛杀盗跖,那他也只能将自己敌视和不满咽回去,没有主君命令,他不会轻动,哪怕孔子亲口要他动手,他也不会贸然行事。
,此外中都、阚邑,还有濮南也在做类似事情,恐怕到今岁春种秋收时,湖泊中只会留下少数渔民。”
孔子微微点头,对于盗患消除,他还是很欣慰,看来当初君上任命赵氏君子为小司寇并没有错。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如今西鲁均势已经失去平衡,赵无恤人独大。
枝大于干永远是导致国家不稳重要原因,是不是应该着手加以限制呢?
比肩群盗去,齐国又败,鲁国也就没太多倚重赵无恤理由。
孔丘弟子公孺良关注点却不同,他催问冉求道:“子有师兄,既然大野泽盗寇已经溃散,那群盗之首柳下跖可伏诛?”
冉求性格里有谨慎也有应变,所以他在军、政上能活学活用,不会刻板地遵守孔子教授东西,但因为心里直极其尊敬夫子,所以也不会像宰予那样正面违抗忤逆。
他左思右想,正不知应该如何回答时,旁孔子却叹口气:“良,你就不要为难求,为人私臣,而谋师事,是背主也。盗跖能平是鲁国之福,至于如何处置他,想来赵卿和小司寇自有打算,等见面问便知。”
因为季孙斯和叔孙州仇忌惮秦邑、须句、廪丘等偏北地区会有疫病残余,所以这次盟会地点便选在未
冉求回答:“未曾,如今盗跖还在东山岛上,手下依旧有数钱之众,千余兵卒。”
“小司寇就不曾用兵剿灭之?”
盗跖是终结孔子在中都之治罪魁祸首,他不仅曾与孔子驳辩,手下群盗还曾伤及孔子,于是他被孔门弟子视为仇敌,恨不能杀之而后快。
冉求解释道:“与盗跖交兵过,却错失将其斩杀机会。他在溃败后度降服,并随小司寇攻击齐、卫,最初或许是虚以委蛇,不过如今在赵氏大败齐人威势下,已经不敢造次,小司寇手里舟师不足,又遭疫病,所以只能维持现状。”
公孺良不满地抱怨道:“古人言,除恶必尽,盗跖不去,鲁难未已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