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征召二千人旅,乡良人帅之。乡有十连,二百人为卒,连长帅之。连有四里,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帅之。里有十轨,五人为伍,轨长帅之,轨则有五家。这就是“伍其鄙”,轨中五家,因世代相居处在起,因为利害祸福相同,所以他们“守则同固,战则同强”。
这是种社会与军事相结合战斗体制,算是领先时代创举,所以当年齐国才能以三万之众四面出击,做出跨越千里远征山戎,灭孤竹国举动来。
其后随着齐桓公和管仲死,这制度度败坏,但司马穰苴又将其恢复。他作《司马法》传世,使得齐人春以蒐振旅,秋以狝治兵,乡鄙卒伍集结于里,都邑军旅集结于郊,效率比百年前晋
其漫长,且不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如孙子总结:“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就说兵贵神速,指不仅是行军,还有集结……
战前军队集结过程,被称为“治兵”,春秋诸侯兵制基本是农兵结合,以都邑国人为主,乡鄙野人为辅。个千里大国,从朝堂发出开战命令,到各层卿大夫封邑主带着自己领民、私属集合于郊,其后是划分阵列建制,最后训练开拔,般需要两月到三月过程。
比如说被视为兵家经典晋楚城濮之战,看似剧烈无比,其实是场慢吞吞战争。
鲁僖公二十七年秋八月,楚成王做出“将围宋”决定,让令尹子文治兵于睽地,司马子玉复治兵于蒍地。到冬十月时,楚人才走出国门,十月,才纠结陈、蔡、郑、许联军围宋,时间跨度三个月。
北边晋国效率更高些,在冬十月才接到楚国围宋情报,十二月,晋人便在被庐集结完毕,作三军,谋元帅,颁布《被庐之法》。鲁僖公二十八年春月,晋三军开拔出国,准备攻击卫、曹,时间跨度两个月。
至于两国在城濮决战,那已经是四月份事情,距离开战足足有大半年,这也是春秋时冠带诸侯们在职业兵尚不普及情况下,征召农兵能承受极限。若是小规模征召,还可以轮番调换前线兵卒,或者拆东墙补西墙。若是举国而战,就会耽误农时,当时楚成王不顾子玉请战忙着想退兵,也有这方面缘故。
直站在边上冉求补充介绍道:“然,齐国自从管仲改革兵制,司马穰苴又加以调整后,治兵效率比百年前晋、楚高出不少,但也不容高估。”
管夷吾当年对齐国军事改革,其原则是“作内政而寄军令”,其措施是“参其国而伍其鄙”,内容为:将全国分为二十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工商之乡不从事作战,实际从事作战是士乡十五。
齐国以五乡为帅,有万千人。由齐侯率为中军,两个上卿国、高各建鼓率五乡为左右军,是为三军,就是“参其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