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计侨则负责节流,分配好公共机关、民生和军事上开支,如此来,就能形成个良性循环。
赵无恤既然有稳定地盘,些生产力改进自然要提上议程,比如改进铁冶炼,改进农具兵器,让它们效率更高。
但这需要大量铜、铁,悲剧是,鲁国基本上没有铜山,府库中存留也不多,无恤总不能学盗跖,跑去庙宇里将礼器熔吧?所以只能跟外面,比如吴国、楚国贵族私下购买。鲁国倒是有几座产铁之山,铁现如今虽然被称之为“恶金”,但也不便宜。
此外皮革、羽毛、盐,都是三邑缺少。
想要换取以上这些,只靠子贡在陶邑经营侈靡之业那些抽成,以及未来农业税赋显然是不够,还要有属于三邑特色产业,有能进行交换货物,让它们和输入原料形成个
战时损耗兵器甲胄都得到补充,甚至还有不少剩余,可以用来装备邑兵。最后,在追击盗跖时,也缴获部分劫掠钱帛,半数归还中都和阚城,剩余清点之后放在府库里,足以抵消此战花费。
他最后说到:“计先生别忘,吾等损失人口,可远远不及那千余被俘获盗寇,此辈可以降为隶臣,从事公田耕种和荒地开垦,所获全部收归府库,又是笔大进账。”
计侨摊手道:“诚然,若是没有这些进项,吾等恐怕连明岁春种都撑不到。不过就算如此,司寇也得替下臣考虑考虑,若是没有新收入,三邑到明年秋七月,就会府库匮乏,不能维持军备开支!”
这已经不是成乡时小打小闹,而是关系到三邑六万多人吃穿用度,生死存亡!若是治理砸也不会有下宫赵鞅来庇护,来帮忙善后支援。
可赵无恤既然敢大手大脚地花钱,自然是早已有开源主意。
“无农不稳,无兵不安,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士不兴!士农工商,国之柱石也,缺不可。虽然第要务是鼓励农事复兴,但工与商却也不会拉下,这便是在秋至收税、赋、丘甲前维持开支法子。计先生别忘,从鲁城要来工匠,加上从晋国、宋国陆续赶来,以及此次大战收拢,已经超过五百人。”
说到这里,计侨心情才好点:“确,彼辈数量众多,专精于百工之业,从此任何手工货物,吾等都能自给自足,不必仰求外人!”
自产自销,当是比从外边购买省钱,但赵无恤想却更长远。
甄和郓城地域宽广,田亩肥沃,而廪丘稍次,所以他想让这里专于匠作,打造成兖州地区手工业中心!
他开始向计侨描述心中宏伟蓝图:“经过人手制作东西,凝结入新价值,所以般是比原料要贵。这样,负责想开源主意,工匠坊公输氏和百工将这些想法变为现实,子贡凭借侈靡之业打开商路和人脉,把新货物在陶邑卖个高价,赚取利润。其后他再用利润再买入三邑缺少原料,运到濮北来加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