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使人口多起来,然后使民富起来,富后通过教育使人懂礼节、知荣辱。
原本在治理中都邑前,孔子思想是礼仪为上,衣食次之,可在实际掌握邑之政后,他思想开始发生定变化,变成这种更切合实际“三部曲”。
虽然直到昨天才正式相见,但子贡有点像赵无恤和孔子之间中介人,不但将孔子观点向赵无恤传教,也把成乡些举措在简牍上告知孔子,所以两人已经对对方些举措略有所知。
其中赵无恤在成乡鼓励增殖人口法令被孔子大加赞誉,这和他施政三部曲“庶之”不谋而合。但在试图效仿时却尴尬地发现中都邑能让现在民众吃饱已经很不容易,每年因为鼓励人口和赡养孤幼要付出钱帛粟米竟不能维持,等到战乱四起,流民涌入后情况更是急转直下,只能作罢。
至于后面富之,孔子也没什头绪,谁让善于经营子贡不在身边,而对农业技术感兴趣樊迟也被孔子视为小人。
向他学习。”
颜回若有所思,子路重重地点头,模样俊朗,长冠深衣宰予则目光灼灼。
他说道:“夫子,看赵大夫领有两邑,兵卒英武雄壮,很有经营壮大志向,但这两邑情况也略有所知,颇有些战乱后残破,急需人才。子贡如今在他手下做事,肯定没有少宣扬夫子之学,他既然邀请夫子同行,大概也想招揽些门中弟子,这正是吾等机会!”
宰予能言善辩,是孔子登堂弟子,在“言语”方面仅次于子贡,所以这次他前往鲁城向费宰公山不狃等人求粟米才能有所收获。
但宰予缺点和优点样明显,他对孔子之学中许多地方,如三年之孝,仁政等很是不以为然,并且不怎尊重孔子,白天上课会睡大觉,还经常提些稀奇古怪问题为难老师,因而孔子经常批评他。
他视角依然停留在礼乐制度决定切范畴上,对技术改进并没有太过重视。
于是,虽然道理说得很不错,但实施起来,孔门中人只是对最后项“教之”有些心得,谁让他们就是搞教育起家呢。
所以孔子说完后也愧然道:“中都被丘治理年有余,依然不能庶,不能富,教化上也只有些许改进,真是惭愧。”
赵无恤则把自己那边说得更惨,不惨如何要人?
“比起高鱼、郓城,乃至于鲁城曲阜周边乡邑,孔子在中都已经做得够好,民众归之入流水,四野皆则之。反倒是小子刚刚上任甄和廪丘,
果然,宰予这急切功利之心让孔子略为不快,他批评宰予道:“急功而好利!”
不过宰予倒是没说错,话音刚末,赵无恤就带着随从过来向孔子行礼,献上清凉浆水和问候。
……
说话交流是种技巧,来就开门见山挖墙脚可不好,于是赵无恤先是谦虚地问“俎豆之事”,在孔子擅长礼仪问题上捧他捧,又问个破败领邑要如何治理。
孔子曰:“庶之,富之,教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