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孔子有这批学生辅佐,要是连个千室之邑都治理不好,那就真是浪得虚名。
虽然孔子传播私学初衷应该是以将平民培养成为“士”为目贵族养成学校,不过纵观孔子前半生,赵无恤隐约觉得他博名、养望、悄无声息地收徒培养班底都让人不易察觉,却又有迹可循。
不知道这是有意还是无意,如果这切都是有计划,那孔子心机当不输于当前六卿、陈氏,他能闪烁于时代两千年,或许并非偶然。
此外让无恤有些无奈是,他不得不承认,就长远来看,孔子班底甚至比他手下要合理充实得多。即便成乡众人前来入伙,但赵无恤属下依然以军吏为主,只有张孟谈、子贡能独当面,其他都是偏才,有成长余地也就成抟、邢敖等寥寥数人。
“也无须妄自菲薄,更无须因为他还没获得‘圣人’之名而患得患失。孔子二十年私学培养起来根基,可不是短短两年就能相提并论。不过等结束这次曲阜之行,也可以效仿孔子,在领地大兴教育,间接传播理
渐广,渐渐出现与血缘、宗法关系并不严格要求士阶层,而“士”培养也就成为迫切要求,私学便应运而生,其中佼佼者,就是孔丘。
于是在孟僖子因为不知礼而深以为耻后,就出现让嫡子和庶子向穷士孔子请教学问,以师事之情况。
“孔子宣课虽然有教无类,但也将弟子分为在籍,升堂,入室三等。其中在籍之徒有近千人,升堂而学习而精通六艺弟子有数十人,皆异能之士也。其中根据专长不同,分为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科。”
“德行方面突出: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擅长处理政事:冉有,季路。能言善辩是宰,子贡。此外还有不少文章博学弟子。”
无恤好奇地问道:“敢问入室弟子有几人?”
“孔子曾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子路虽然是孔子最亲近学生,却仍未入室,子贡亦然。如今入室,唯独颜回人而已!”
如果说在籍弟子是普通教育,登堂弟子是精英教育,那入室弟子,应该是能与孔子相知之人方能得到这荣誉罢……
颜渊、季路是赵无恤前世就听说过,冉求名字则在中学时篇课文里出现过,其他几人也零星听子贡谈及。
他暗暗想道,德行出众可以作为供奉在朝堂吉祥物,作为万民效仿楷模,擅长处理政务能够治理城邑地方,能言善辩做外交行人。文学和后世文学有些不样,指是熟悉礼乐和古代文献,官方要搞各种典礼,离不这方面知识,国君制定政策要找历史依据,也离不这方面知识……
子贡和子服何能耐,赵无恤都见识过,两人算得上是国之才,子贡再经过几年成长历练,或许能成为和张孟谈样王霸之才!想来孔门诸子能将名字铭刻在历史上,并能得到这两人认可,能力并不会差。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