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鞅忽然感觉阵牙疼,他故作愠色地看着董安于:“董子,你有没有觉得,此子太过睿智贤明,无论是治民、理财、统兵、眼光,都如此出色,若是他做家主,是不是比要好得多!?”
且不说赵鞅这点小小抱怨,到
成乡人口,在减去战死者情况下,非但没少,还增加七十六人,这些人,多半是从周边投靠过去附庸野人。
“无恤有仁心,能使治下衣食丰足,则远近民众无不扶老携幼,归之如流水也!”
赵鞅赞叹声,继续看下去。
成乡有田四万亩,新开垦五千亩,岁收粮食十万石,比去年翻两倍多,不过因为二十税,所以入仓禀才五千石。此外,麦粉货殖以及向下宫输送麦子,换得粮食三十万石,而随后货殖瓷器,则为成乡创造金爰十镒(镒二十两)财富!这还是在血战后如同流水般花出去无数赏赐后结余。
这形容吧,成乡经济,目前可以养得起师,也就是两千五百人精锐军队!
亩,民众增加三十口,岁收粮食八万石,比去岁增加三万石,入府库万六千石……”
赵鞅最初眉头稍微舒缓,听到入府库数量太多石,又瞪起虎目:“为何亩产增收如此之多?税收比例是多少?”
“君上,叔君子在种夏粟时,靠个来自成乡国人,推行代田法,所以亩产有所增长。至于税率,依然是十之税,叔君子做些货殖买卖,有部分市税,所以才获利如此之多。”
赵鞅这才点点头,此子还算不错,是个能富庶方。可惜心性太过恶劣,上次二子冒险袭击成乡,就是他出主意,对于这种喜欢耍小心机人,赵鞅很不喜欢。
更何况,有赵无恤珠玉在前,叔齐这点小本事,只能算是瓦砾。
“当时无恤曾声称,要让上计翻两倍,犹自不信,今日见,短短年,竟然翻二十倍有余,税不加反减,正可谓是坐地生财!”
赵鞅唤来董安于等人,颇有些得意地向他们展示上计结果,并宣布:“四子已分高下,待到无恤去宋国归来,余便会让他挑选个万户大县统辖,董子觉得,他会选何处?”
董安于笑道:“长子距离都城最近,况且城墙厚实完整,赵城民心最为稳固,赋税颇多,不过若问无恤君子最可能选地方……”
说到这里,他和赵鞅目光,同投向遥远北方。
对此,赵鞅也是嘿然,本来打算对诸子进行次眼光考量,谁知道上次自己昏厥,无恤已经提出过走保晋阳建议……
至此,就轮到这回上计重头戏。
计吏也松口气,声音变得轻松起来:“庶君子……”
“停!”却听赵鞅喝声,吓得计吏手里简册都掉。
赵鞅亲自起身,踱步到堂下捡起简册,严肃地说道:“传之令,日后,家臣、小宗、小人称呼无恤,不准再带庶字!违令者鞭挞!”
在计吏唯唯诺诺地退下后,赵鞅自行翻开简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