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还对你寄予厚望,现在却全然绝望。上古先王不制定刑法,这是害怕民众为此产生争夺之心,却无法防止犯罪。旦让小民知道法律,他们就不再忌惮上位者,争斗之心就会因此而产生。他们将会弃礼而征于刑书,上面刻划字句,都要争讼个明白,其结果就是乱狱滋丰,贿赂并行。
昔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这三刑兴起后,三代结果如何?还不都很快就到末世。所以你现在颁布刑书,纵使暂时徼幸成功,你邦国也迟早会落入无法治理境地。
叔向最后还有些生气地预言道:吾闻之,国将亡,必多制,说就是眼下事啊,郑国将要在你执政下衰败!
赵无恤听完后,摇摇头说:“然而叔向追求圣人之治不可能再现,礼治时代已经结束,无恤料
见邓飞推辞,赵无恤微微拜道:“先生何出此言,吾闻鲁国三卿之孟僖子逝世前,曾令二子师事下士孔丘,此事传为美谈,无恤愿效仿之。吾又闻孔丘有言,三人行,则必有师,无论贵贱身份,日为师则终身为师,先生精于律令法规,足以教。何况,无恤在下宫中六艺师、傅,也是士,请不要再推脱。”
从知识掌握上就可以看出,春秋后期,已经是公族落,士人起时代,无恤对些不学无术,荒*无道贵族,是打心眼里看不起。对日后社会中坚,撑起华夏文明轴心时代士们,比如老聃、孔丘、邓飞等,倒是很有好感。
邓飞推脱不得,只得接受,对无恤不由得又高看眼。
离开课时间还早,无恤便和邓飞对案而坐,向他请教些晋国刑法问题。作为后世人,他对律法是比较关注。因为从个松散宗法制家族,变成个组织严密律令制国家,这是赵鞅正在为之努力目标,也是赵氏以后必经之路。
闲谈间,无恤得知,邓飞家族,来自遥远南方,是蔓姓邓国后人。邓国本是楚王之母舅,被外甥楚文王背信弃义偷袭灭亡后,邓国公族部分入楚为士,甚至出过位司马。剩余部分则北上中原,居于郑国,曾担任过士师职位,协助子产铸刑书,所以对刑律很是精通。
邓飞在数年前以游士身份辗转来到晋国,投身于籍秦家中,却没有做委质效忠家臣,而是成自由身幕僚,平日职责是庶子大夫辅助和法律顾问。
说起律法,就聊到第位将成文法公开化人,郑卿子产,邓飞对他推崇不已。
“郑子产名驷侨,郑国七穆之,昔日子产铸刑书,公布于新郑,使国人皆能观看,知刑罪之缘由,那时飞尚在襁褓。”
赵无恤道:“然而无恤听闻,晋大夫叔向曾批评子产此举,其辩论孰对孰错,先生能否与详细说说此事。”
邓飞自然知无不言,原来当得知子产铸刑书后,子产在晋国好友,羊舌氏叔向便痛心疾首地写信劝他,信中是这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