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整体形势相比,就算点点战术上胜利,也无关大局,不出大意外话,这场战争,和十三年前样,最终结果必是秦胜楚败。
既然打不过,那就只能加入喽。
见张良看得明白,郦食其哈哈大笑起来:
“也不隐瞒子房,这两月里,河北局势已定,赵都尉陈胜起兵于恒山,南攻邯郸。而将军韩信已在长平破鲁勾践,虏赵卒四万,以之为前锋,攻长子及太行诸道。张耳放弃上党,溃逃东阳,李左车也被困
好在时间进入三月下旬时,张良盼许久人,却总算是回来!
三月十五日,与张良阔别两月郦食其,在张良安排亲信护送下,再度抵达新郑!
……
“还以为,子房见秦楚再度僵持,会再度反悔,害老朽性命。”
再见面,郦食其更加胸有成竹,甚至揶揄起因颍川局势糟糕而总是皱着眉张良来。
禀报所见所闻。
“下吏往来阳翟、新郑之间,道上遇见穷民数十次,有四五十伙,有百多伙,皆郏县、襄城人也,来拦舆含冤,哭声震地。”
“他们说,秦占郏县,楚占襄城,往来激战数日,两县之中,乡里多被焚毁,双方都来抢粮、拉夫,交不出粮食、来不及走脱者多被杀害。甚至在襄城个乡,因为没有执行楚军征粮命令,被诬为通秦,七十余人惨遭杀害,英布麾下楚人,**掳掠无所不为,反倒是秦军军纪更好些,但也好不到哪去。“
个月下来,原本富裕两县,竟至死亡山积,十室九空。
从战争焚毁乡里逃亡大量难民如潮水般涌入城市,据统计,近日逃到新郑附近难民总数达九千人,还在持续增加。阳翟更多,郑昌却不予接纳,关闭城门,将难民拒之门外,让他们自生自灭……
“楚国看似顶住秦军猛攻,甚至互有胜负,可实际上,这不过是回光返照罢……”
张良很清楚,楚国已耗尽自己战争潜力。
“据所知,关中丁壮春耕时都在家耕作。反观楚国,国中青壮皆征发至梁、陈,十八位县公也各以兵卒相属。”
“这就好比,眼下楚已出十分力,而秦,却只出五分,旦春耕结束,便是分出胜负时候……”
更何况,项羽叔侄都在中原,淮南必然空虚,项羽军事冒险未能解决后患:南郡、衡山、江东,会随时背刺楚军大本营。
沦为战场颍川,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盗贼横行,秩序败坏,楚人勒索越来越过分,这叫张良忧心忡忡。
“这种僵持,只会给颍川带来最大损害!春耕已被耽误,秋冬食物尚无着落,若连夏天补种也错过,颍川百万韩人纵不死于战乱,也会饿死半。”
这就是小国悲哀啊,他们命运,从来不在自己手上。
说来也可笑,他年轻时奋力刺秦,祈求天下复乱,年纪大,却渴望和平……
或许是那时候他眼中只有国仇家恨,而现在,却多邦国父老,开始从他们角度看问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