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夫也必须是个完美无瑕忠勇之臣,这关系到话语权和正义性。
这个桎梏,这个人设,他得小心戴辈子。
这关系到黑夫
刚开始时,他还有种冲动:大大方方地告诉关中人,告诉天下,其实胡亥还真是正统继承人,是英明神武始皇帝眼瞎,挑中他,将天下交到这样个竖子手中。
但老子就不服他,觉得他和赵高肯定会搞事,于是便起兵讨伐,最后车翻他!
然后便是如英国g,m那样大审判,宣布胡亥身为皇帝,却背叛国家,把他尸骨拖出来,用断头台砍砍,将腐朽头颅高高举起……
但黑夫没法这做。
他面对不是民智初开人民。
公子高、冯去疾果为胡亥所杀,公子高欲全家眷,上书曰:‘先帝无恙时,臣入则赐食,出则乘舆。御府之衣,臣得赐之;中厩之宝马,臣得赐之。臣当从死而不能,为人子不孝,为人臣不忠。不忠者无名以立于世,臣请从死,愿葬郦山之足,唯上幸哀怜之。’书上,胡亥不许,遂与妻子十余人戮于市,相连坐者不可胜数。武忠侯为之发丧……”
“胡亥更欲蒸始皇帝后宫,后宫不从,胡亥怒,竟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后面事情,便是胡亥如何在关中倒行逆施,黑夫如何顺应民意,奉天靖难,北伐入关。
这倒基本与事实相符,毕竟胡亥这自爆鬼才没少给黑夫口实……
重新修订官方史书,其实就是,对过去两年内战总结。
而是仍恪守着尊君理念古朴秦人,过去七八百年习惯,深深烙印在心中,治大国如烹小鲜,没法步到位,别试图轻易去冲击他们稚嫩三观。
在秦民们眼里,好人必须是好人,坏人必须是坏人,就像舞台上脸谱样,黑白红黄,目然!
他们喜闻乐见,是忠诚打倒*佞,正义得到伸张,而不是复杂人性——就像商鞅样,他在不同时期官方宣扬里,不是大*大恶之徒,就是不世出大贤,而非两者皆有,至于戴是红脸白脸,只依在位秦君需求而定。
所以有些时候,真相是不宜昭然天下;有些时候,人们有权得到更多;有些时候,人们信念必须得到回报。
所以,胡亥必须是十恶不赦篡位者,将所有过错揽于身。
但叔孙通又说自己担心:“但那些史官……会不会暗暗流传出去些,对君侯不利言论。”
要否在太史官署里进行场大清洗?
黑夫却摇摇头:“不必,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偷偷在家中记,官府不会管,那些非要大庭广众宣扬‘真相’,自有廷尉以诽谤罪逮捕。”
以胡亥臭名声,短时间内,恐怕也没人想为他翻案吧?当然,以后肯定会有。
想到这,黑夫叹口气,觉得有些遗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